后 记
2025年09月26日
后 记
列维纳斯进入我的视野是在2001年的秋天,在 UIUC图书馆那庞大的书库里。外面是天空幽深的湛蓝与树叶灿烂的金黄和鲜红,里面是老书库低矮的亭子间,访学一年,大多时间都在这里面了,因为有这么多真正神奇的世界。从社会批判理论,从政治哲学,从德里达,从胡塞尔,从海德格尔,从法国哲学,从生态主义、女性主义、少数民族主义、同性恋主义……无数的激光束在这显得黑暗的书库中最后集结成的就是列维纳斯的形象,高大而炫目。正是从这虚幻的憧憬中我开始了本书的读思之旅。
我有幸跟从两位先生。一位向我打开了广阔的视野,正是有众多的光束才着实有周全的列维纳斯的形象;一位在幽邃的思旅中时时照亮前行的梯道,正是耳提面命的引导才有从胡塞尔、海德格尔到列维纳斯的实在进程。感谢张异宾先生和倪梁康先生。但愿这本由博士论文修处而成的小书能弥补学生平时的疏漏和拖沓(希望不是更甚)。
感谢我的母系南京大学哲学系。感谢给了我几乎全部支撑的师长学友。
感谢叶秀山先生、黄裕生先生和周文彬先生,感谢他们惠允这本小书进入“纯粹哲学丛书”。这是信赖,更是督促和巨大的压力,有些方面可能已是如今日之不可留,希望能有明日之可待。特别感谢杨建平博士,没有他的真诚支持和苦心督促,再过若干年也不会成书,更别提面世。
说到面世,心中不禁惶惶不安起来,不仅是这一本小书根本就无力承担这许多谢,更感到我只是用近20万字的篇幅提出——但愿还能打开——了问题,而且此问题域本身还是问题重重。好在这只是开始,也希望这是好的开始。
王 恒
2005年10月于南京大学南园17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