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县委常委会工作回顾
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历史罕见的极端气候,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县委常委会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效统筹全县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科学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目标任务,真抓实干、迎难而上,“三大振兴”[1]“三个创建”[2]和“十大攻坚战”[3]成效明显,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各项工作稳中有进。
一年来,县委常委会主要抓了九个方面重点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一)我们以“非常之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了对标看齐的坚定自觉。县委常委会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示范引领全县迅速形成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浓厚氛围。坚持在“大学习”中感悟“真理伟力”。通过领导带学、干部讲学、全员共学等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坚持在“大宣讲”中强化“政治定力”。县委常委领导示范带动,深入基层、直奔一线开展宣讲,切实做到“声”入人心。坚持在“大实干”中凝聚“奋进合力”。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县委十五届三次全会确定的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在精准落实中体现政治站位,紧扣龙胜实际。
(二)我们以“非常之力”抓实“三大振兴”,保持了经济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县委常委会坚持把推动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三大振兴”为抓手,扎实推动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6%,脱贫人口收入增长14.66%,增幅均居全市第一。乡村振兴打开了“新局面”。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推动“六个衔接”[4],深化粤桂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工作,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综合评价在全区排名前列,消费帮扶产品销售金额排名全区第三。大力发展“两茶两果+特色养殖”主导农业产业,持续推广“政府+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金融+保险”六方联动,一、二、三产融合的联农带农发展模式,该模式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充分肯定。不断夯实粮食生产根基,防止耕地非粮化。全年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4万亩,治理撂荒地0.6万亩。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创新推进乡村治理,打造出六漫、平野、周家、金江等一批有颜值、有内涵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实现了“村景交融、主客共享”。其中龙脊镇金江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工业振兴凝聚了“新动能”。全力打好滑石产业战略重组、园区建设攻坚战,滑石尾矿废渣综合利用项目顺利开工,“名特优”产品数字展销中心、上塘产业园吉福思罗汉果加工项目(二期)等项目扎实推进。精准招商引资,全年新引进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7个。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和专精特新企业1家,取得了龙胜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统筹推进电力、天然饮用水、淘米水洗发护肤产品等优势产业发展,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20.41亿元,同比增长11.6%。文旅振兴焕发了“新活力”。突出规划引领,高起点制定了《龙胜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生态排头兵2022年重点工作推进实施方案》。突出旅游品牌创建,龙胜南山草原入选全国首批“红色草原”,龙脊国际旅游度假区被评为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以“一田生五金”[5]的模式全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大寨村成为中国两个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之一。探索“体育+旅游”发展模式,成功举办了“行源至胜”半程马拉松赛事。突出旅游宣传推介,其中协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龙脊镇大寨村拍摄的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火遍全网,龙胜成为游客心中向往的打卡地。2022年全年接待游客7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超过85亿元。
(三)我们以“非常之举”抓实城乡建设,提高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品质功能。县委常委会按照区域统筹、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以“一城四区六大工程”[6]为主要内容实施县城提升工程,打造世界级多民族融合“会客厅”的魅力县城。领导干部亲自挂帅,集中力量攻坚,县城教厂片区开发和县武装部、消防大队、交警队整体搬迁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攻克了征拆“硬骨头”,赢得了全县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创新实施“带图报建、按图验收”的模式,农房管控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扎实推进伟江乡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全力打好交通瓶颈攻坚战,交州至区矿公路(三门段)基本完工,龙脊大循环公路(龙脊段)及桂三高速公路连接线二期工程全面竣工验收,瓢平二期工程(乐江至平等段)如期开工建设,龙胜至湖南城步高速公路快速推进,内联外畅的大交通格局逐渐形成。
(四)我们以“非常之策”抓实生态建设,迈出了美丽龙胜的崭新步伐。县委常委会认真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守护好龙胜的“绿水青山”。在桂林市率先成立了县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大队,在全区率先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巡回法庭,全区第一个生态驿站落户龙胜,全流域、全天候的生态环境监控平台和执法监管体系不断完善。进一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龙脊梯田国家湿地公园、马堤乡张家塘村被评为第三批广西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实践基地。坚决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推动问题“销号清零”。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寻江断面地表水水质排名全国前列,空气质量优良率创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龙胜荣膺“广西森林县城”称号。
(五)我们以“非常之劲”抓实文化建设,增强了对文化的无比自信。县委常委会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紧扣“喜迎二十大”这一主题,推出了“我们的中国梦·戏曲进乡村”、共建书香军营、“歌满坡”等特色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大餐”。持续擦亮“百节之县”名片,常态化举办“开耕节”“晒衣节”“鼓楼文化节”“跳香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稳步推进文物保护和非遗工作,3项制作技艺被列入桂林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红色文化保护与利用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均超额完成市级下达的建设进度任务,得到了自治区和桂林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六)我们以“非常之法”抓实深化改革,激发了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县委常委会始终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动力之源,牢牢把握改革要求,强化改革举措落地,各项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全区第一块田长制公示牌落户我县;扎实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我县被确定为自治区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县。大力推进国有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创新成立了运营全县公立学校食品配送公司,走出了一条“平台公司+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联通一、二、三产布局的产业发展好路子。
(七)我们以“非常之责”抓实民生事业,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县委常委会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全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近八成。突出抓好学校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质量不断提升,连续9年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二本上线人数首次突破600人。城镇新增就业1224人,城镇失业登记率2.1%,远低于全区、全市的失业率。科学处置疫情,以最短时间、最小代价、最好效果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合力应对灾情,以最有力、最务实、最有效的措施战胜了历史罕见的洪涝及干旱灾害。加大低收入人员保障力度,实现了应保尽保。平安龙胜、法治龙胜建设深入推进,“网格化”治理模式获得一致好评;信访工作成效突出,龙胜被评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牢牢守住了不发生重特大事故和重大敏感突发事件的底线,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八)我们以“非常之同”抓实民主政治建设,营造了团结奋进的浓厚氛围。全力支持人大依法履职、政府依法行政、政协参政议政,支持法检两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协商、沟通与合作,统战信息工作在全区、全市排名第一,在全区统战工作会议上龙胜作为全区唯一县(市、区)作典型发言,更好发挥了统一战线作用。积极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和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推出了“十六同”[7]特色做法,谱写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党管武装工作扎实推进,军政“一条心”、军地“一盘棋”、军民“一家亲”的氛围更加浓厚。积极做好共青团、妇联、工会、老干部、档案党史、党校等工作,为龙胜持续发展汇聚起强大的合力。
(九)我们以“非常之严”抓实党的建设,巩固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县党办工作成效明显,龙胜改革信息采用量排名全市前列,党内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得到市委办充分肯定和表扬。抓实宣传思想工作,宣传舆情信息工作在全市排名第一,在市级以上主流媒体上稿2054篇,其中上央视新闻联播3次、中央电视台30条。深入开展基层党建“五基三化”[8]攻坚年行动,在全市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上,龙胜作书面经验交流。突出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全县共有163名党员干部实现职级晋升,56名党员干部得到提拔和进一步使用。矢志不渝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一以贯之纠“四风”树新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巩固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大力推进清廉龙胜建设,全市清廉学校建设现场会在龙胜召开,在全区清廉学校建设推进会上龙胜作典型交流发言。
同志们,以上报告的是县委常委会2022年的主要工作。一年来,县委常委会科学统筹、勇于担当,顶住了压力、战胜了困难,一些工作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殷切关怀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也是各位委员、候补委员勤勤恳恳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常委会,向大家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县委常委会也清醒认识到,当前,龙胜工作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如:经济总量不够大、结构不够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城乡统筹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领域等还存在不少短板;人才不足,部分干部担当不够、狠抓落实的能力还有待加强,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县委常委会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