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社会发展
【概况】 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4%,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3%、2.5%、0.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1.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9.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2.8%、7.6%。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20.41亿元,同比增长11.6%。
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37.5亿元,同比增长6.63%。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69830亩,粮食总产量62334吨;水果总产量168819吨,增长5.41%;蔬菜播种面积132000亩,蔬菜(含食用菌)总产量161960吨;茶叶产量0.12万吨,增长31.7%;罗汉果种植面积64500亩,总产量6.3亿个果,分别增长60.94%、57.5%;肉类总产量13795吨,增长0.39%;水产品总产量854吨,增长4.1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7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93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2.8%。全辖区各类存款余额849087万元,比上年增长8.5%。
城镇新增就业1224人,城镇失业登记率2.1%,低于全区、全市的失业率。2022年全年接待游客704.68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85.25亿元。
2022年,组织财政收入完成45252万元,完成年度年初预算48655元的93%,同比增收1019万元,增长2.3%。
【脱贫成果持续巩固】 2022年,龙胜县坚持“线上线下”“月排月核月调”动态监测机制。2022年认定监测对象143户533人,消除风险520户1810人,累计认定监测对象1315户4613人,消除风险941户3372人。
【财经运行稳健有力】 2022年,龙胜县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自治区转贷龙胜县新增政府债券资金4.18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券1.53亿元;新增专项债券1.5亿元;再融资债券1.15亿元;解决七十周年县庆项目尾款2.42亿元。坚持“开好前门、严堵后门”原则,积极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根据财政部债务风险等级评定办法我县为绿色等级,全县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乡村振兴打开“新局面”】 2022年,龙胜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推动“六个衔接”,深化粤桂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工作,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综合评价在全区排名前列,消费帮扶产品销售金额排名全区第三。大力发展“两茶两果+特色养殖”主导农业产业,持续推广“政府+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金融+保险”六方联动、一二三产融合的联农带农发展模式,该模式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充分肯定。不断夯实粮食生产根基,防止耕地非粮化。全年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4万亩,治理撂荒地0.6万亩。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创新推进乡村治理,打造出六漫、平野、周家、金江等一批有颜值、有内涵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实现了“村景交融、主客共享”。其中龙脊镇金江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坚持规划先行,完成16个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坚持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完成危房改造100户。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建1800座,投入800万元实施8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完善农村污垃处置体系,行政村实现全覆盖。投入250万元完成镇级垃圾中转站1个,村级垃圾中转站2个。加强农村基础通信建设,建设5G基站65个。伟江乡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加快推进。
【工业振兴凝聚“新动能”】 2022年,龙胜县全力打好滑石产业战略重组、园区建设攻坚战,滑石尾矿废渣综合利用项目顺利开工,“名特优”产品数字展销中心、上塘产业园吉福思罗汉果加工项目(二期)等项目推进。精准招商引资,全年新引进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7个。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和专精特新企业1家。统筹推进电力、天然饮用水、淘米水洗发护肤产品等优势产业发展,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20.41亿元,同比增长11.6%。

2022年11月11日,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黄世勇(左二)到龙广滑石开发有限公司精细化工厂调研,县委书记雷陈(右三)陪同调研 (龙广滑石开发有限公司 供图)
【文旅振兴焕发“新活力”】 2022年,龙胜县突出规划引领,制定《龙胜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生态排头兵2022年重点工作推进实施方案》。突出旅游品牌创建,龙胜南山草原入选全国首批“红色草原”,龙脊国际旅游度假区被评为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以“一田生五金”的模式全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大寨村成为中国两个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之一。探索“体育+旅游”发展模式,成功举办了“行源至胜”半程马拉松赛事。突出旅游宣传推介,其中协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龙脊镇大寨村拍摄的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火遍全网,龙胜成为游客心中向往的“打卡地”。2022年,全年接待游客7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超过8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