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龙胜中学】 龙胜中学创建于1942年,办学层次为初级中学;1956年,开始招收高中生,办学层次为完全中学;2004年初中部完全剥离,办学层次为高级中学。学校是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曾获全国中小学“百佳校园网站”、自治区“文明庭院”、自治区“军训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自治区“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学校、自治区“绿色学校”、“清华大学2022年生源中学”、桂林市文明校园、桂林市三八红旗集体、桂林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桂林市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本部校园占地面积7.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32万平方米;分校校园占地面积5.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设施设备齐全,按国家标准配齐备全各科实验室。2020年元月,学校顺利通过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复查评估。2021年秋季学期,龙胜中学分校开始招生。开辟了龙胜高中教育的新征程。龙胜中学分校位于龙胜县龙脊大道移民创业园区,为标准化寄宿制普通高级中学,规划开设30个班,学生1500人,教职工150人,校园占地面积为58346.96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为39010平方米,规划总投资1.3亿人民币。
2022年春季学期,学校共有53个教学班,学生2763人(本部46个班,2415人,分校7个班,348人)。学校教职工226人(本部194人,分部32人),其中高级教师49人,研究生学历22人。2022年秋季学期,本部和分校两个校区共有55个教学班级,学生2864人(本部42个班,2148人,分校13个班,716人)。学校教职工231人(本部177人,分部54人),其中高级教师53人,研究生学历21人。21世纪“园丁工程”自治区培养对象6人,广西基础教育名师青蓝工程培养对象1人,桂林市学科带头人2人,桂林市教学能手6人,桂林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人。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定期举办“青年教师业务知识竞赛”和“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实行“一对一导师制”,积极开展教学科研。目前,在研课题16个,其中1个区级集体课题,10个市级集体课题,5个个人课题。
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学校遵循“厚德博学,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做细做实每月主题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注重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坚持文化育人,以人为本,师生共同打造民族文化、古樟文化、社团文化、PEER文化,育人氛围浓厚。学校保持高考一本、二本上线人数逐年攀升的态势,自2014年以来,连续九年均有考生考上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至今累计考取人数已达13人。
2022年高考,龙胜中学901人参加考试,一本线上线153人,上线率16.98%;二本以上上线人数613人,上线率68.04%,比2021年增加了105人,首次突破600人大关;理科实验班367班59人参加考试,全部考取一本,其中58人上硬一本线,硬一本上线率达98.3%。文科在广西34个县前50名有8人,前100名有11人,前200名有22人。理科最高分彭博考取清华大学,考取211、985的学生人数共63人。
龙胜是少数民族山区县,学校在招生工作方面,在公平的原则上兼顾各民族学生,使受高中教育的各少数民族学生数相对均衡。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对贫困县学生的扶持政策,龙胜中学全体学生均享受每人每年1360元的学费、微机使用费减免政策。同时,精准扶贫户子女享受国家一等助学金和课本费、住宿费减免政策;家庭困难户子女享受国家二等助学金。各种助学政策给贫困学生雪中送炭,让他们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学校也认真做好贫困学生的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并通过主题班会、征文、演讲等形式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带着感恩前行。
龙胜中学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2010年以来,在县人民政府、县教育局等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在硬件方面投入达5600多万元,建设了新的图书科技楼、体育馆,新的校门、办公综合楼及新的塑胶篮球场、塑胶跑道运动场、宿舍楼、教师周转房等,使学校基本达到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相对独立的布局要求。学校还给所有教室配齐了“希沃”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建设物理探究实验室、通用技术实验室、历史探究教室、地理探究教室、农村科技馆及智慧教室。当前,学校本部投资总额为800万元新的实验楼、投资1000万元的新食堂已经正常投入使用;学校分部的软硬件设施也在不断完善。
学校遵循“厚德博学 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团结、守纪、求实、进取”的校风为办学宗旨,以“博学、严谨、求是、创新”的教风激励教师勤勉奋斗,以“勤奋、多思、求索、上进”的学风鼓励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于多民族自治县实际,实施素质教育,为把学校办成高水准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学校而奋斗,为提高各族人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而努力。
【民族中学】 龙胜各族自治县民族中学是一所以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为主的寄宿制民族学校,地处龙胜县城苗园路98号。学校创建于1975年,前身是龙胜小学附属初中,1983年,学校分离后改称为“龙胜镇中学”。1998年8月13日,经龙胜县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龙胜各族自治县民族中学”,隶属自治县教育局直接管理。2011年,全县进行了布局结构调整,学校进行了扩建,学校占地面积3.3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2852万平方米,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建筑面积1.1152万平方米,体育运动场地面积1.34万平方米。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等区域功能明显,布局科学合理,学校教育装备齐全。
2022年秋季学期,学校有3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98人,教职工176人。学校以“诚信 求实”为校风,以“善教 乐教”为教风,以“乐学 善学”为学风,以“厚德、尚美、励志、乐学”为核心价值,以“快乐教育”为学校特色发展方向,通过构建快乐教师团队、快乐成长学生、快乐育人环境,培育合格健康、志存高远的少数民族人才,全面走上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特色化建设道路。
学校以德育为魂,秉承“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德育理念,抓好学生自主管理,抓实学生的德育工作;以质量为本,实施有效教学,强抓“1253”参与式课堂教学,打造高品质的团队,提升教学高质量发展;以师德师风为突破口,深化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化建设;以管理规范为准绳,全面实施学校扁平化管理;以大课间活动和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为载体,丰富师生校园文化活动。
多年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在特色建设发展和教育、教学等方面均取得突出的成绩,学校民族文化氛围浓郁,处处体现特色发展主题。2022年,学校获得各类荣誉:2021年—2022年学年度教育教学先进单位,中小学篮球运动会初中八年级女子冠军、七年级男子冠军、七年级女子冠军,龙胜各族自治县第十届“园丁杯”气排球赛县直女子第一名、第六名,龙胜各族自治县第十三届“园丁杯”气排球赛县直男子第三名,龙胜各族自治县第十三届“园丁杯”气排球赛乒乓球团体第七名。
【实验中学】 龙胜各族自治县实验中学,原名龙胜初级中学,2014年3月更名为“龙胜各族自治县实验中学”,2007年12月动工兴建,2011年8月正式开始招生投入使用,是龙胜作为全国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机制改革试点县、全区中小学布局调整综合改革试点县的重大举措,也是龙胜县城北岸新区建设的重点工程,总投资1.3亿元。
学校位于县城北岸开发新区日新路30号,占地面积48000.24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297平方米,现有教学班46个,在校生2192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87%,全校教职工221人,其中专任教师167人,是一所规划科学、设计超前、环境优美、气势恢宏、功能齐全、设备一流的现代化教育殿堂。配备有教学大楼、食堂大楼、学生公寓楼、教师办公大楼、图书科技楼、实验楼、教师周转房、全塑胶足球草场、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及室内100米跑道和其他运动场地,并配齐了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软件,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了完善的软硬件设施和畅通的信息渠道,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备课网络化、教学多媒体化。
学校以教育“三个面向”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成功教育”为特色学校发展主题,切实加强学生素质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幸福成长奠基,为教师终身发展铺路,力争把龙胜各族自治县实验中学办成一所理念现代化、管理科学化、教育优质化、办学特色化的示范性寄宿制学校。
2022年,龙胜实验中学2022年取得各种荣誉:获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广西绿色学校、2021年—2022学年度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第十三届“园丁杯”篮球比赛女子中学组第一名、第十三届“园丁杯”篮球比赛男子中学组第二名、桂林市平安校园等。
【龙胜镇初级中学】 龙胜县移民创业园初级中学(龙胜镇初级中学)是一所公办标准化全封闭寄宿制学校。校园占地面积39146.86平方米,建筑面积29010平方米,其中新投入使用的运动场是2021年龙胜县70周年县庆主会场。学校规划容纳学生900人,开设18个教学班,教职工90人。校内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规划齐备;设有云教室、书法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阅览室、录播室等功能室;每间教室安装有希沃一体机,设备一流,功能齐全。学校建成了完善的网络、安防监控、报警、校园广播系统,实现了云办公、云共享,办公智能,管理规范。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面向全县招生,现有教学班18个,在校学生851人。教职工88人,专任教师75人,学历达标率100%,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锐意进取。
学校紧紧围绕“德雅教育”特色发展主题,秉承“立德立行,崇真尚雅”的核心价值理念,发扬“文明、团结、民主、奋进”的校风,光大“爱生、乐教、勤勉、创新”的教风,营造“自主、自律、乐学、善思”的学风,以“雅”润泽校园的每个角落,彰显雅言、雅行、雅思、雅量、雅趣、雅致,将“德”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努力实现“德雅”引领师生成长、提升生命质量的美好愿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龙胜小学】 龙胜小学位于龙胜县城东园路65号,前身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创办的龙胜厅两等学堂。1976年迁至现址,改名为龙胜镇小学,1998年更名为龙胜小学,迄今已经具有百年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共培养18个学前班,274个小学班,13个初中班,4个高中班。学校曾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广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广西“校本教研”先进集体、桂林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桂林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桂林市中小学师德教育示范校、桂林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桂林市科研示范校、桂林市科研先进单位、桂林市安全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是中央教科所“珠心算课题”实验单位、全国“珠心算教育教学实验点”。学校占地1万余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11080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教学设施完善,建立了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备课网络化,教学多媒体化。拥有先进的录播室、多媒体云教室,是桂林市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示范校;是桂林市示范性图书馆、标准化实验室达标校;拥有乒乓球馆以及较为完善的音乐室、舞蹈室、科技室、劳技室、创客工作室、美术室等专用功能室。
2022年,龙胜小学有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01人。有教职工127人,其中专任教师113人,专任教师中,中高级教师81人,桂林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人,桂林市小学数学教研先进个人5人,桂林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1人,龙胜县师德标兵1人,十佳班主任1人,十佳教师1人。学校以“让你因我而幸福”的“幸福教育”为办学思想。延续“珠心算”“艺术教育”“红色传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等办学特色,通过“福源于德”“福源于智”“福源于爱”“福源于行”四个维度建设,培养具有“文明、智慧、责任、奉献”品质的新时期少年儿童,使学校成为师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幸福家园,为师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学校特色、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
龙胜小学坚持教书育人,积极开展党团队活动,精心组织实施“廉洁文化进校园”建设,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落地,做好粤桂协作、学区帮扶工作,2022年被评为2021—2022学年度县级教学质量先进单位。龙胜小学参加友成—龙胜名师领航·新秀培养计划”教学技能竞赛获得评课一等奖3人,现场课一等奖2人,二等奖1人。5月,龙胜小学参加“袭汇·千年桂林”杯2021年桂林市小学生篮球赛。获男子组和女子组第六名,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教练员奖。
【龙胜镇第二小学】 为解决移民搬迁贫困户适龄儿童在县城就读难及县城学校大班额问题,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新建龙胜县扶贫移民小学(2019年正式命名为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镇第二小学),学校为标准化普通完全小学,规划开设36个班,每班45人,全校学生1620人,教职工160人。校园占地面积61.3亩40866.87平方米,建筑面积30333平方米。规划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惠及全县17万人民,直接受益贫困户678户,贫困生309名。学校于2015年规划立项,2016年项目动工,2019年9月招生开学,有1~5年级3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09人,教职工98人。学校建设过程中,得到粤桂协作项目的大力支持。2018年,粤桂协作项目投入资金1300万元,2019年投入1170万元,2020年投入1376万元,2021年投入227万元,2022年投入212.91万元。龙胜镇第二小学招生开学以来,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一年开局起步,二年固果稳步,三年树牌创特。全体教职工努力上进、齐心协力,一边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一边进行校园基础建设。学校的建立,极大缓解了原来县城两所小学超大班额就学现象,有效解决了龙胜县进城务工子女、移民安置贫困户子女在县城学校就读难问题。实现了龙胜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发展规划的目标,促进全县教育规范化、均衡化、优质化,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对于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山区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
2022年,龙胜镇第二小学开展“四心一亮育桃李,党旗领航培栋梁”党建品牌创建,聚焦党旗领航,按照“一条主线、一个思路、一项工程,倾力打造清廉校园”的总方针,清廉校园建设成效显著。荣获县级优秀党建品牌,被评为自治区清廉学校建设示范校和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

2022年3月18日,县教育局举行友成-龙胜教育对口帮扶启动仪式 (县教育局 供图)
坚持“教学科研化,科研课堂化”的理念,加强课题科研工作,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市级课题已结题1项,正在研究3项;校级课题立项5项。在“园丁杯”篮球赛中获男子组冠军,女子组第四名。罗甜甜等8位老师参加桂林市经典诵读比赛获二等奖。注重课堂打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年内推荐廖家媛等6位老师参加县级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及评课议课比赛荣获1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廖家媛、蒙明芳两位老师分别参加市级语文、品德课堂教学竞赛均获得二等奖。胡晓华获得龙胜县优秀校长;戴金兰获得桂林市优秀教师;银癸兰等5位老师获得龙胜县优秀教师;戴金兰等8位教师获得龙胜县教学教研先进个人;蒙明芳等3位老师获得龙胜县优秀班主任;梁峥钰等3位老师分别获得龙胜县特殊教育先进个人、农商行优秀教师、龙胜县师德标兵。区级获奖论文96篇,市级获奖论文37篇。通过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促进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
强化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科学统筹,组织教师参加国培、区培、市培共20个项目的培训,达169人次;因地制宜,积极开展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名师领航新秀培养暨师徒帮扶计划等县级培训活动,受益教师达57人;开展特色校本培训,加强校际交流,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乐江中心校、三门中心校、桂林八里街小学、桂林复兴小学、桂林东江小学、桂林桥头小学、桂林中山中学开展校际交流活动,为教师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平台。开创“头雁引航”工程,为10名“头雁”教师量身打造成长平台,做好骨干教师提升工作。
2022年,龙胜镇第二小学新增仪器:龙胜县义务教育学校“三室”建设图书、实验教学仪器和人工智能项目212.91万元;希沃10台,计算机30台,电脑桌30套,共计49万元;政府网采购朗捷双节保密柜1组2500元;清华同方笔记本电脑2台5730元;索尼数码摄像机1台7950元;
强弱项,补短板。县教育科技局统筹教育强国推进工程项目投入资金854.86万元,新建龙胜镇第二小学科技楼,并于2022年12月竣工,2023年春季学期投入使用。(兰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