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底乡
【概况】 江底乡位于龙胜各族自治县东北部东经110°14′,北纬25°55′,与兴安、灵川、资源、湖南的城步四县毗邻,处于两省五县八乡交界之地。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8千米,距桂林市118千米,省道、三县联网公路穿乡而过,行政区域251.2平方千米,辖泥塘、江底、建新、围子、李江、城岭、龙塘、地灵8个行政村,109个村民小组,2022年底,全乡人口2357户8883人。境内居住着瑶族(盘瑶、红瑶)、苗族等少数民族5100多人,占总人口61.11%。
乡领导班子有乡党委、乡人民政府、乡人大主席团,内设机构有乡党政人大综合办公室、乡基层党建办公室、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乡经济发展办公室、乡社会事务服务办公室,二层机构有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乡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乡党群服务中心、乡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乡社会治安综合事务中心、乡公共文化传媒服务中心、乡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乡退役军人服务站。
2022年度财政总收入1689.03万元,同比增收166.03万元,增长10.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00万元,较上年增长12.5%,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8%、0.61%、0.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1.57%;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2.3%、4.2%。2022年,江底乡获评龙胜各族自治县2021年度卫健工作先进乡镇、2021年度卫健工作进步乡镇、2021年度平安龙胜建设先进乡镇,江底乡泥塘村皮帽组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村”称号,江底乡江底小学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学校。
【组织机构】 2022年,江底乡领导班子有乡党委、乡人民政府、乡人大主席团,内设机构有乡党政人大综合办公室、乡基层党建办公室、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乡经济发展办公室、乡社会事务服务办公室,二层机构有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乡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乡党群服务中心、乡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乡社会治安综合事务中心、乡公共文化传媒服务中心、乡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乡退役军人服务站。
【基层党建工作】 2022年,江底乡坚定政治方向,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结合我乡实际,制定下发了《江底乡2022年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健全党建工作机制,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实行“三重一大”党委政府联系会议制度,各支部严格遵守“三会一课”制度并实行党员联系群众、村民代表联系户代表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例会,及时查找、分析、解决党建工作中的问题,强化督促检查工作机制,使党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形成有战斗力的堡垒。

2022年4月26日,江底乡“走进生态旅游胜地,体验‘华南第一泉’”主题网络直播活动 (江底乡 供图)
【意识形态建设】 2022年,江底乡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巩固壮大意识形态主流阵地。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从严要求、率先垂范、旗帜鲜明反对“四风”。建立健全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舆情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和问责机制,层层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果】 2022年,江底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精准落实教育、住房、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性政策,坚持常态化排查和集中排查相结合,守住防止规模性致贫返贫底线。健全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符合条件的“三类人员”应纳尽纳、应扶尽扶,累计认定监测对象42户163人。精准施策,巩固“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成果,落实产业以奖代补项目金额66.31万元;落实2022年春秋季学期“雨露计划”补助7.53万元;落实跨省就业交通补贴2.68万元;落实县域内务工劳务补助4.5万元;乡村公益性岗位发放金额5.6万元。
乡村面貌进一步提升,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当好保护桂林山水‘二郎神’”的殷切嘱托,持续巩固生态环境优势,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以人居环境改善提升为抓手,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扎实推进“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不断加强乡村治理,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育乡风文明新风尚,实现乡村“颜值”大提升。
【生态旅游资源】 江底乡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乡,桑江水系流经乡境,水资源丰富。植被保存完好,境内植物种类中珍稀树种有银杏、长苞铁杉、银杉、广东五针松、长柄山毛榉、竹柏、罗汉松、黄杨、红豆杉等数十种。围绕江底生态资源优势,筑牢生态屏障,发展绿色农业,笃定践行“两山”理念,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工作,加强森林资源、河库生态资源、耕地资源的综合系统整治,强化污染防治,改善人居环境。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巩固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成果。针对江底农村特点和群众习惯,以“源头减量、分类处理、循环利用、简便易行”为导向,有效处理农村污水、生活垃圾,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和分类处置,促进村容村貌提升,改善人居环境。充分发挥江底资源优势,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发展乡村旅游,重点推进温泉景区“提质改造”,让更多文化内容、文化符号纳入江底旅游线路、融入温泉景区,不断提升旅游竞争力。优化旅游产品供给,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游、民族文化游、休闲度假游等旅游产品和“一湾碧水进温泉”“一身紫气登彭祖”两条精品旅游线路,做大做强“旅游蛋糕”。
【乡村振兴】 2022年,江底乡粮食良种种植覆盖率95%以上,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严格落实粮食生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2万亩,其中罗汉果种植面积约2500亩,百香果种植面积约1000亩,蔬菜种植面积8000余亩,在中长期项目上,油茶新种植面积300亩,茶叶产量稳步增长,全年产茶187.2吨;大叶百合种植面积150亩,产量90吨,猕猴桃种植面积30亩,产量50吨。全乡养殖业平稳发展,全年共发展养鸡场5000羽以上的养鸡大户2户,100只以上的养羊场1个,龙胜凤鸡场购脱温鸡苗25000多羽,新增凤鸡规模养鸡点1个,养羊点1个,养鱼点1个,养牛蛙点2个,实现全年生猪出栏约3200头,牛、羊出栏约1000余头,鸡、鸭、鹅出栏约7.5万羽,水产品20吨。
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利用江底乡丰富的古树茶资源,打造李江村古树茶园50亩,通过移植古树茶进行低产改造示范管理;利用独特优势地理气候环境,在建新村大坪江组实施50亩高山蔬菜避雨栽培示范种植,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大力推进江底农村基础建设,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50万元;公共基础照明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12万元;建新村杉树湾桥梁建设工程,泥塘村、围子村、江底村公共基础照明工程,建新村、李江村、江底村通组公路水毁修复工程等15个项目已全部完工。
【工业振兴】 2022年,江底乡加强定期调度、现场办公、一线督导,积极培育“金、木、水”三大企业,推动矿石、竹木、饮用水、古树茶加工等产业提质增效。其中,广西龙胜华岳矿产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陡洞金矿采选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900万元;竹蛙山泉水基地建设项目投资3350万元,完成率91.39%。301省道集镇改道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集镇江心洲项目建设开始动工,江底大桥建设即将竣工,湖南通道经资源至全州凤凰公路(江底--百湾段)快速推进,渡江大桥至彭祖坪公路硬化5.5千米。2023年争取泥塘村渡江桥头至彭祖坪道路硬化10千米;完成集镇江心洲项目建设,通过对江心洲生态景观和新建戏台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将江心公园打造成绿色生态人文型的“岛屿公园”;持续推进泥塘村渡江片区示范点建设,扶持好广西华岳金属矿产、龙胜山霖甘泉饮品(竹蛙山泉)两家企业,引进硅矿、竹制品加工等企业。全力推进传统村落建设项目,保护好民族特色村寨。持续打造李江下村至源头片区人居环境整治和小型公益性生活设施建设项目、地灵村现代体验观光农业核心示范区项目建设。
【文旅振兴】 2022年,江底乡落实国家、自治区和桂林市、龙胜县支持文旅复苏政策,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推动文旅“复苏”和“振兴”。“强化”文旅“软硬件”,全面深化“微改造、精提升”行动,不断激活乡村资源、赋能乡村产业、美化乡村环境,帮助旅游企业尽快恢复“元气”。深化旅游宣传推介,积极开展线上线下营销,让旅游业动起来、活起来、旺起来,讲好江底红色故事,做好江底绿色文章。线上活动“走进生态旅游胜地,体验‘华南第一泉'”网络直播活动成效明显,直播点赞达4万。线下推出“半价畅泡龙胜温泉”等旅游优惠活动。接下来持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配合推进江底红色文化项目建设,继续加大乡村旅游招商、特色品牌打造和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深挖民族、农耕、红色、康养文化内涵,结合温泉旅游,大力弘扬盘瑶传统文化,努力建设彰显产业兴旺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自然生态之美、和谐有序之美的新时代“五美”乡村。
【民族工作】 2022年,江底乡积极配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建设,在全乡范围开展“四个家园”“十六同”工作,积极搭建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民族文化建设的平台,组织10余名盘瑶民间艺人对传统民乐进行改编,把党的政策、脱贫成效、乡村振兴等编成瑶语曲谱,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把政策宣传和文化传承有机结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广大干群自觉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强化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配合县委宣传部举办以“苗瑶侗壮汉 幸福歌满坡”为主题的“歌满坡”民族文化文艺活动,配合县政协开展盘瑶服饰制作技艺非遗传承调研。获自治区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个,自治区级“最美家庭”称号2户。
【社会综合治理】 2022年,江底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进平安江底建设。抓实安全生产。坚决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突出抓好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地质灾害防治、燃气、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和风险防控,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建设全乡自然灾害风险基础数据库,摸清灾害风险底数,强化风险源头管理,切实消除安全隐患,严防各类事故发生。始终把综治维稳工作作为全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全年保稳定、分段抓落实”的思想,常态化开展禁毒反诈、扫黑除恶、“百日行动”等工作,全力推行“一村一辅警”工作,全乡安装注册国家反诈APP用户2423人,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案件15起,调解成功14起,成功率93.33%,全乡群众安全感和政法队伍满意度“双提升”。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工作方针,成立森林防火工作领导小组。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大依法治火力度,严厉处罚违规用火人员;清查和补充应急储备物资,开展应急演练,提升灭火实操能力;加强宣传,线上警示,线下“敲门行动”,切实增强群众森林防灭火责任意识、防范意识和依法安全用火意识;全乡227名护林员全员上岗,坚守在各重点地段15个森林防火检查点,真正做到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扑灭,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
【民生保障】 2022年,江底乡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科学精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积极构筑群体免疫屏障,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最大限度守护了全乡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了龙胜“北大门”平安。完善“三留守”人员、残疾人关爱服务机制,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大助残、救孤、济困、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做好“一老一小”关心关爱,加大对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孤儿的关注力度;认真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和农村受灾群众救助制度,发放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临时救助等各类资金77.89万元,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参保率100%。
“6·18”特大洪灾抗洪抢险中,全乡各村、各部门全力做好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的防御工作,应对强降雨天气。发动干群力量开展灾情核查和救灾救援工作,调集抢险装备投入地质灾害、道路塌方临时处置等,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严防次生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成功救援群众300余人,紧急转移避险700余人,清理小型塌方42处700余立方米,发放慰问救灾物资衣物若干,确保了大灾之下零伤亡。

2022年6月22日,江底乡干部职工为城岭村汛期受灾群众运送物资 (江底乡 供图)
【党风廉政建设】 2022年,江底乡坚定不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意识形态责任,严格履行“一岗双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控“三公”经费,压缩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保民生、促发展上,以政府“紧日子”换取市场主体“稳日子”、人民群众“好日子”。坚持务实担当,在拼搏实干上拿出“政府力度”。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杜绝任性用权,紧盯工作中麻痹松懈、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持续推进理论学习,加强理论武装建设,严格落实党的政治理论思想学习,切实抓好党的先进性教育和纯洁性教育,带动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自觉学习,不断提高党总支班子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召开专题会议,全年召开党总支民主生活会1次,组织生活会1次,专题组织学习会2次,党总支班子和全体党员认真务实抓整改,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进行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刀刃向内从严整肃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以清正廉洁形象取信于民。(舒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