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今龙胜各族自治县辖区为百越地。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后推行郡县制,县辖区大部分属桂林郡,少部分属长沙郡。西汉初,南海郡郡尉赵佗吞并象郡、桂林郡自立南越国,县辖区属南越国。汉武帝平南越国后于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始安县,今县辖区大部分属之。东汉改始安县为始安国,县辖区属之。三国时期吴国设武陵郡,下辖始安县,县辖区属之。隋朝改桂州为始安郡,县辖区仍属始安县。唐龙朔二年(662年)[一说武德四年(621年)]析始安县置灵川县,县辖区属之。五代十国,县辖区先属楚,后属南汉。后晋天福八年(943年)置义宁县,县辖区属之。后晋开运三年(946年)在今兴安县城设溥州,归溥州广明县辖。不久复设义宁县,复归义宁县辖。宋、元、明三代,县辖区仍属义宁县。因桑江地处边远山区,不易管辖,明代隆庆五年(1571年)于义宁县城西北的司坪村[今临桂区宛田镇;一说于今龙胜各族自治县境内(见杨武泉《岭外代答校注》第27页)]设桑江口巡检司,亦称桑江巡检司,专辖桑江(今龙胜各族自治县),明末,该巡检司撤销,清初复置。清乾隆六年(1741年),清朝析桑江口巡检司所辖之桑江置桂林府龙胜理苗分府,亦称龙胜理苗厅,简称龙胜厅。龙胜厅下辖龙胜巡检司和广南巡检司。龙胜巡检司驻厅署(今县城);广南巡检司始驻广南城,后移驻瓢里。同年,置义宁协,驻龙胜,防范与镇压少数民族起义。清末,义宁协奉裁。
1912年废龙胜厅设龙胜县。1913年,龙胜县隶属漓江道,次年改隶桂林道。1927年直隶广西省政府。1930年,广西建立民团制度,龙胜县属第一民民团区。1941年属桂林行政监督区。1942年3月—1944年4月直隶广西省政府。1944年5月起隶属桂林第八行政督察区。后属第十五行政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月21日,龙胜解放。同年12月6日成立龙胜县人民政府。1951年8月19日撤销龙胜县,设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区(县级)。1953年12月改称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县。1955年9月18日,广西省人委报国务院备案,将各族联合自治县更名为各族自治县,隶属桂林地区行政公署。1970年后属桂林地区。1998年11月8日,桂林地区与桂林市合并成立新的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隶属桂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