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 政

民 政

【概况】 龙胜各族自治县民政局(简称县民政局)属党政群体机关单位,主要行使研究拟定全县民政事业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牵头拟定全县社会救助规划、政策和标准,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负责组织实施全县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工作;拟定提出全县基层政权和基层自治组织的意见和建议;指导村(居)民委员会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等。内设办公室,财务股,社会救助股,社会福利、社会事务及民间组织股、法制股,基层政权、社区建设及区划地名股。局所属二层机构共7个:龙胜县社会福利院、龙胜县救助管理站、龙胜县殡葬管理所、龙胜县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龙胜县婚姻登记处、龙胜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中心、龙胜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2022年,共有34个编制,全局在职干部职工共30人,其中局班子成员3人,局长兼党组书记1人、副局长2人,县民政局办公地址在龙胜县北岸社区幸福街2号,2022年度获得自治区社会救助先进集体称号。

【民间组织管理】 2022年底,全县共有社会组织146家,其中社会团体124家、民办非企业单位22家。2022年新登记成立的社会组织2家,其中社会团体2家。2022年4月—6月,全县开展了社会组织年度检查工作,经过筛查,应检的社会组织共计140家(社会团体118家、民办非企业单位22家),参加年检的共95家(社会团体76家,含39家基层老年协会;民办非企业单位19家)。有3家民非正在办理注销登记,年检率为67.3%。

【收养登记】 2022年,龙胜县办理收养登记10例,收养评估10例。

2022年10月8日,副县长曾瑞玉(中)在县民政局调研 (县民政局供图)

【殡葬工作】 2022年,龙胜县殡仪馆接待丧属共计68次,认真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及时、准确、有效掌握龙胜县疫情防控情况。认真组织开展尸体安全接运、安全处置工作,认真守好殡葬行业疫情防控线。根据上级部门关于殡葬改革和发展的工作要求,抓好殡葬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积极推进殡葬改革。取得县殡葬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批复,报请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成立龙胜各族自治县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以龙胜各族自治县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名义下发了《龙胜各族自治县深化殡葬改革和促进殡葬事业发展实施方案》。

【基层政权、社区建设工作】 2022年,龙胜县基层建设工作推进,重点围绕提高基层自治能力建设,指导各村(居)进一步修改完善村(居)规民(公)约。2022年,马堤乡马提村《大谷冲屯村规民约》入选桂林市优秀村规民约。并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和民主集中制原则,着力推进“一组两会”工作法,印发《龙胜各族自治县民政局强化村(社区)“三务”公开及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监督清单工作实施方案》,抓好村(居)务监督工作指导,着力以村(社区)“三务”公开为抓手,以完善制度建设为主线,把加强村(居)民自治、村(社区)“三务”公开、村(居)务监督工作同落实,同部署,为进一步推进全县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发挥基层力量。同时注重在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实施上补短板,2022年积极争取15万元资金投入到龙胜镇城北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装修改建,以及为龙胜镇城南、城西等4个社区增添电脑、彩色打印机等必要的办公设备。

【区划地名管理工作】 全力推进龙胜各族自治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印刷出版了《龙胜各族自治县行政区划图》,高效完成《龙胜地名故事》(暂定名)编撰定稿及《龙胜各族自治县地名志》《龙胜各族自治县地名录》核对、审核工作。扎实抓好国家地名数据库龙胜县域的地名词条修改完善工作,2022年修改完善并上报国家地名数据库和广西地名数据库地名词条3000多条,采集上报地名图片200余张,新增标准地名2条。认真组织开展“广西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申报工作。2022年,平等镇广南村被认定为首批广西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村落。

(于美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