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佩托斯基的晚上。午夜早已过去,小饭馆里亮着一盏灯。这北方的小城在月光下安适地睡着。向北望去,G.R.&I.铁路的铁轨一直延伸向遥远的北方。冰冷的铁轨,往北通向麦基诺城和圣依格纳斯。冰冷的铁轨,晚上的这个时候可以在上面行走。
在这冰封的北方小城的北面,有一对男女在铁轨上并肩而行。那是瑜伽·约翰逊和那个印第安妇女。他们走着,瑜伽·约翰逊边走边脱衣服。他一件件地脱下来,把它们扔在铁轨边。直到只剩下一双制泵工人穿的旧鞋。瑜伽·约翰逊,赤裸裸地在月光下,和那印第安妇女一起向北方走去。印第安妇女大步走在他身旁,背上用树皮摇篮背着婴儿。瑜伽想要从她背上取下婴儿自己来背。那条壮实的狗在哀鸣,舔着瑜伽·约翰逊的脚踝。不,这印第安妇女拒绝让他背那个婴儿。他们大步向北方走去,走进北方的夜色。
两个人影尾随在他们后面,在月光下轮廓清晰,是那两个林地印第安人。他们弯下腰,捡起瑜伽·约翰逊扔掉的衣服后。他们偶尔向对方嘀咕一声,安静地走在月色中。他们目光敏锐,没有漏掉一件衣服。等捡起最后一件衣服后,他们便看向前方,看到前方月光下有两个人影。两个印第安人站直了身子,他们打量着那些衣服。
“白人酋长穿得很前卫。”高个儿印第安人说,举起一件绣着姓名首字母的衬衫。
“白人酋长会感到很冷。”小个子印第安人说。他递给那高个儿印第安人一件背心。高个儿印第安人把所有被丢下的衣服团成一团,两人就转身沿着轨道往城区走去。
“把这些衣服替白人酋长保管着,还是卖给救世军?”矮个儿印第安人问。
“卖给救世军好了,”高个儿印第安人咕哝道,“白人酋长也许不会回来了。”
“白人酋长肯定会回来的。”小个子印第安人咕哝道。
“反正卖给救世军好了,”高个儿印第安人咕哝道,“春天一到,白人酋长会添置新衣服的。”
他们沿着铁轨走向城区,空气似乎变得暖和了。此时两个印第安人走路都不平稳了。透过铁路边的落叶松和柏树,一股暖风袭来。铁路旁的积雪慢慢融化。这两个印第安人的体内有什么东西在蠢蠢欲动,某种冲动,某种奇怪的异教徒的焦躁情绪。暖风轻轻掠过,高个儿印第安人停了下来,用口水沾湿一根手指,竖在空中。小个子印第安人在旁边看着。“奇努克风?”他问。
“正宗的奇努克风。”高个儿印第安人说。他们赶忙走向城区,此时月亮躲进了被奇努克暖风刮来的云层里,变得模糊不清了。
“我想赶在进城高峰前进去啊。”高个儿印第安人咕哝着。
“红哥们儿要抢着排在前面啊。”小个子印第安人一个劲咕哝。
“这会儿厂里已经没人干活了。”高个儿印第安人咕哝道。
“还是快点赶路吧。”
暖风轻轻掠过,这两个印第安人体内有些奇特的念头蠢蠢欲动,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春天的步伐终于踏进了这个冰封的北方小城。两个印第安人沿着铁轨匆忙赶往前方。
作者致读者的最后一注:
嗨,读者,你觉得这本书怎样?我花费了10天时间完成这本书。这些时间还值得吗?我只想弄清楚一个地方。你还记得,在这故事的前面,那有点上年纪的女服务员,黛安娜,讲过她在巴黎怎么和母亲走失的事,醒过来时发现一位法国将军睡在隔壁房间的床上。我想你可能会对发生了什么事而感兴趣。事情的真相是她母亲在夜间患了腹股沟淋巴结鼠疫,病情十分严重,医生作了诊断后,汇报给了有关当局。当时大博览会马上就要开幕,设想一下,一宗腹股沟淋巴结鼠疫病例会对博览会的宣传工作造成多大影响啊。于是法国当局干脆就让这妇女消失了。她在黎明前死去。那位被请来的将军马上睡在了那位母亲睡过的房间里。我们一直觉得他是个很有责任感的人。不过,我知道,他是博览会的一个大股东。不管怎样,读者,我一直觉得这段秘史是个很不错的故事,而且我知道你会更乐意让我在这里解释,而不是在这本小说里看到,说真的,那到底还是不合适的。不过一想到法国警方是怎么封锁消息,然后马上就找到那发型师和出租车司机,还挺有趣的。当然啦,这说明了如果你独自出国旅游,就算是和你母亲一起去,都必须要小心谨慎。我希望在这儿提一下这件事不会产生什么问题,不过读者啊,我实在是觉得自己有义务说明一下。我不赞成那种长篇累牍的告别词,就像订了婚又迟迟不结婚一样,所以只想说一句再见,并祝你顺利,读者,就继续随俗浮沉吧。
[1]美国于1893年发生经济危机,第二年3月25日,商人雅各布·塞·考克西(1854—1951)带领约100名失业者从俄亥俄州马西隆出发,5月1日到达华盛顿时,已增加到500人左右。这是当时众多请愿队伍中唯一到达目的地的一支,影响广泛,但并没有成功。杰克·伦敦曾加入过该队伍,他将一路上看到的民生疾苦,集中地反映在1907年发表的流浪经历回忆录《我在社会底层的生活》中。
[2]麦基诺厚呢以原产于密歇根州下半岛北端的麦基诺城得名。这是种双排扣上衣,有方形大贴袋和宽腰带。
[3]法国作家约里斯·卡尔·于斯曼(1848—1907)早期写自然主义小说。1882年起发表了一系列自传性的小说,描述了一段漫长的心路历程。《在途中》(1895年)为他进修道院后所写。
[4]格特鲁德·斯泰因于1903年在巴黎定居,其在花园街27号的寓所成为当时的新潮艺术家、作家聚会之地。毕加索、马蒂斯、舍·安德森、菲茨杰拉德、海明威等都是常客。
[5]爱尔兰移民的后裔。斯蒂夫·勃洛第以卖报为生,据说曾在酒吧跟人打赌,从纽约的布鲁克林大桥跳入下面的东河,并赢得了胜利。
[6]查尔斯·斯克里布纳(1821—1871)于1846年创办出版公司,去世后交给三个儿子。次子小查尔斯(1854—1930)担任总经理的时间最长(1879—1928)。海明威的作品均是该公司出版。公司总部在纽约。
[7]一种附有一条斜挂在右肩上的细带的皮腰带,由英国将军塞缪尔·布朗爵士(1824—1901)首创,故名。
[8]这种让人出了钱透过墙上狭缝或小孔观看的真人表演在巴黎很盛行,他这才明白上当了。
[9]克努特·汉姆生(1859—1952)为挪威小说家、剧作家,其长篇小说《饥饿》(1890)、《大地的成长》(1917)等获得了1920年诺贝尔文学奖。他早年曾经历过流浪生活,于1886—1888年期间曾在芝加哥当过电车售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