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方巾者

画方巾者

明朝时期,文人士子多头戴大方巾,身穿宽袖大衣,雍容儒雅,很有风度。清政府改朝换代之后,皇上一道令下,革除汉服,不许再戴方巾。此后,如果有违反者被巡逻的兵士发现,轻则剥衣,杖打,重则治罪,以至斩首示众。然而,节烈之士,仍拒不服从命令,以戴方巾表示自己对明朝的忠诚。

有一士人,明灭后,隐居于邵武山中,仍头戴方巾,身着汉服。一日被巡逻的兵士捕获,兵士夺掉他的方巾,并把他押到军营之中。士人叹息说:“历代的衣冠都有一定的规矩,那个方巾则是明太祖所制定,我国遭变,即使死也不愿丢掉它。”羁押中,每天早晨,洗漱毕,士人总是让仆人在他的额头画上方巾,然后两个仆人则互相画方巾。兵士们见了都觉得可笑,称士人为“画方巾者”。后来将领为了邀功,把士人转到提督那里,士人宁死不降,在泰宁被害。泰宁人谢某出资埋葬了他的骨骸,并立一“画方巾者之墓”的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