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顶替
2025年09月26日
冒名顶替
谢某,是山阴一农家子弟,三十多岁尚未婚娶,一字不识,只知道种地以填饱肚子。一日,他到县城交纳粮食,在茶馆中休息。一相士对他说:“看你的相貌,必有奇遇,至少能得四、五品官,干嘛还种地?”谢某回去后,心中活动,想起有个从叔谢应龙在京中为吏,就卖掉家产进京去投奔。到那之后,正赶上谢应龙任职期满,在家等候铨选,家境也十分困顿。应龙见他来了,皱着眉头问:“你干什么来了?”谢某回答为功名而来。叔叔说:“谈何容易,现在我自顾不暇,添你一口吃饭已费劲,哪有能力为你筹办晋身之阶呢。”谢某听了直流眼泪,后悔听信相士的话,背井离乡成为闲人。
一晃几年过去了,谢某只学得一口京腔,认识了几个字,仕宦之心早不知哪里去了。
后来,叔叔谢应龙被选为四川某县巡检。他随叔叔一起赴任,途中叔叔竟因病去世。谢某失去依靠,悲痛万分,欲投河自尽,被叔叔家老仆劝住。老仆与婶婶相商:“不如让侄儿顶替做官,谁认识他呢。不然大家都会成为异乡乞丐。”谢某想,暂得一官,死而无憾,于是答应冒此险。到任之后,竟没有一个认识谢应龙的人。自此之后,谢某顶替叔叔的名字与官位,沉浮于宦海之中,六十余岁才告休还家,无人再称他的真名字,家乡人也称他为应龙。此事发生在乾隆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