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进士研究》简介
《镇江进士研究》这本书是由严其林创作的,《镇江进士研究》共有60章节
1
序
葛剑雄 在科举制度废除一百周年时,我对科举制度作过这样的评价: 从隋唐到清末,中国的科举制度存在了一千多年。此期间无论政权如何更迭,包括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开科取...
2
第一章 隋唐润州进士
科举制度是封建王朝通过公开考试来选拔任用官吏的制度,创始于隋朝,成型、健全于唐朝,延及清末,前后存在将近一千三百年,远远超过一个强盛王朝的寿限。隋唐时设科考试的...
3
一、隋唐科举制度的确立
隋初,隋文帝废除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用分科考试来选拔人才,打破了门第限制。隋炀帝时在传统的明经、秀才等科目外,新设以考文辞为主的进士科,进士之名由此而始。唐赵...
4
二、隋唐润州科举背景
隋唐时镇江称润州,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宁镇山脉与茅山山脉交接处,地属吴头楚尾,曾是吴文化的起源地之一。秦汉时在今镇江地区先后设置江乘县、丹徒县、曲阿(丹阳)县及句...
5
三、历代方志所列唐五代润州进士
1.南宋《嘉定镇江志》 《嘉定镇江志》为南宋镇江府学教授卢宪纂,是现存最早的镇江志书(府志),今本存二十二卷,首一卷,未见设置选举志。在人物志中见载的唐代润州籍...
6
四、隋唐润州进士考析
隋代短暂,科考还未定制,总共举行过数次,内进士一科录得十数人。已知姓名的隋代进士有杨纂、张损之、侯君集、孙伏伽、房玄龄、温彦博等,大多在两《唐书》中有传。如杨纂...
7
五、润州、昇州合分统计比较
《旧唐书》为五代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地理志》江南东道润州条记润州旧领县五,“天宝领县六”:丹徒、丹阳、延陵、上元(江宁)、句容、金坛。又交代至德二年(757...
8
六、唐代润州进士中的名臣与名诗人
1.润州籍名臣 在唐代由进士入仕成就一代名臣的润州籍人有马怀素、包佶、权璩等。 马怀素(659—718),字惟白,润州丹徒人,武则天时名臣、唐玄宗老师。 马怀素...
9
第二章 宋元镇江进士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混乱局面,封建经济文化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十一月,北宋灭南唐,原南唐19州、3军、108县尽归北宋。还在...
10
一、宋代科举制的完善
宋朝重文轻武,以文官主政,力纠唐末五代武将拥兵割据之弊,科举取士在唐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科举社会在宋代真正出现。 宋代科考分常科与制科,制科即皇帝临时下诏...
11
二、两宋镇江进士数考析
除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题名录及宝祐四年(1256年)题名录外,两宋进士题名录久佚不存[27],今人只能从《宋史》本传及地方文献中搜考名录。《宋史》为元人...
12
三、北宋润州进士
(一)宋太祖朝(960—976年)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十六年,举行进士科考试15次,建隆元年(960年)杨砺榜、建隆二年(961年)张去华榜、建隆三年(962年)...
13
四、南宋镇江府进士
(一)宋高宗朝(1127—1162年) 宋高宗赵构在位三十六年,举行进士科考试11次:建炎二年(1128年)李易榜、绍兴二年(1132年)张九成榜、绍兴五年(1...
14
五、宋代进士群体特点及外籍名进士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的局面,文治绵久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愿望。宋太祖以兵变夺得政权,宋太宗兄终弟及,应是宋初最高统治者通过扩大科举以取...
15
六、元代镇江路进士
元灭南宋后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代表中央治理地方。行省下辖路、府、州、县。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春元军即占领镇江,第二年春元军占领...
16
第三章 明代镇江进士
镇江在元代称镇江路,辖属于江浙行省。元末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朱元璋统军占领集庆(南京),改为应天府。其时元将定定驻守镇江,朱元璋随即“遣徐达攻镇江,拔...
17
一、明代科考与镇江
实行科举出于选仕需要,也是明代用人授职的主要途径。 明代选官途径一是科目,即科考,此是正途,也是选仕的主渠道。二是荐举,也称旁招,即不定期由地方推荐优异人才参加...
18
二、明代非进士授职
1.明初的荐举授职 早在元末群雄割据时,为在纷争中胜出,朱元璋曾多次下令在控制地区广荐贤才。攻下处州时就辟“浙东四贤”的耆儒宋濂、刘基、章溢、叶琛至应天(南京)...
19
三、明代镇江府进士
(一)明太祖洪武朝镇江府进士 明太祖洪武(1368—1398年)三十一年中共开科六次,即洪武四年辛亥科(1371年)、洪武十八年乙丑科(1385年)、洪武二十一...
20
四、祖籍镇江府进士及外籍名进士
为强化专制统治,明王朝建立之初即对人户严格控制。洪武三年(1370年)诏令天下实行户帖制度。在此基础上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命天下郡县编制黄册,黄册即户口登...
21
第四章 清代镇江进士
顺治初,清政府改明南直隶为江南省,置两江总督。康熙年间改江苏左布政司为安徽布政司、右布政司为江苏布政司。乾隆时江苏、安徽作为两省完全分治。江苏下领府8(江宁府、...
22
一、清代科考与镇江
顺治二年(1645年)春夏,清军南下,江南既定,范文程进言:“治天下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请再行乡、会试,广其登进。”[6]清廷采纳了他的建议,...
23
二、清代镇江府进士
(一)清世祖顺治朝镇江府进士 清世祖顺治(1644—1661年)十八年中开科8次,共录进士2864人。8科中有2科(顺治三年及顺治十六年)镇江府无人考中进士,其...
24
三、清前期顺治—雍正溧阳进士简表
前面已述,溧阳县原隶江宁府,雍正八年(1730年)后由隶江宁府改隶镇江府,直至清末。相应自乾隆朝起,进士题名碑及进士题名录在录入进士籍贯时,也由原“江宁府溧阳县...
25
四、清代非进士的授职入仕
同明代一样,除进士外清代也考选举人担任低级官职或教职,在清前期称拣选,自乾隆时起称为大挑。大挑六年组织一次,经过几次会试(3科或4科)而落榜的举子可报名参加一次...
26
第五章 武举与清代驻防旗籍进士
...
27
一、镇江武进士
(一)唐宋武进士 自唐代以来,科举选士除文选外还有武选。武选称武举,武举制度始创于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 《新唐书·选举志》记:“其外又有武举,盖其起于...
28
二、清代京口驻防旗籍进士
(一)京口驻防的设置 清统一后为加强满洲贵族的统治,除以绿营兵分驻各省外,在边疆及腹地中心城市派遣八旗(满州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驻防,以“环拱宸极,绥靖疆...
29
第六章 今镇江地区句容进士
句容历史久远,商末时西北周部落中一支辗转来到东南地区,自皖境渡江进入江东,到达茅山丘陵、宁镇丘陵及沿江地带,其后再不断向湖西及太湖平原推进。句容就有太伯、仲雍采...
30
一、唐宋元句容进士
1.唐代句容进士 据清《江南通志》、民国《江苏省通志稿》及清乾隆《句容县志》等所载,唐代句容籍进士仅1人:“会昌(进士)胡悦,国子助教。”[5]于会昌年间考中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