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代句容进士
清代顺治、康熙、乾隆、嘉庆、道光五朝共录句容籍进士14人;雍正、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未见录有句容进士。
1.清世祖顺治朝句容进士
清世祖顺治朝(1644—1661年)开科8次(顺治三年、顺治四年、顺治六年、顺治九年、顺治十二年、顺治十五年、顺治十六年、顺治十八年),内录有句容籍进士4人(顺治六年2人,顺治九年2人)。
表6-17 清顺治朝句容进士

胡允,字宁伯,清江宁府句容人。顺治五年(1648年)中举,六年联捷成进士,授广西庆远知府。时清军尚未入广西,胡允实未赴任。顺治十年(1653年),清廷任命洪承畴经略湖广、两广、云贵军务,委胡允效力于洪承畴大营,参决机务,得洪承畴赏识。顺治十二年(1655年),胡允改任江西临江知府。在任开荒清赋,捐建学校,敦厚风俗,多有政绩。十六年(1659年),迁湖南巡防。未几,升任云南布政使,因病未赴,卒于任所,年四十二岁。
杨元勋,字圣调,清江宁府句容人,明崇祯朝进士杨琼芳之子。顺治五年(1648年)举人,六年联捷成进士[51]。授湖南醴陵知县,时“以能文名”。
笪重光(1623—1692年),字在辛,号江上外史。句容籍人,居丹徒之京口。[52]顺治八年(1651年)举人,第二年即顺治九年联捷中进士。授刑曹,迁刑部郎中。考选监察御史,巡按江西。在任兴教惠民,清廉公正,办事敏干,奸邪绝迹。据《清史稿·笪重光传》记其“巡按江西,与明珠忤,罢归”[53]。顺治十六年(1659年)夏,郑成功大军沿江西上,进攻瓜洲、镇江,他与正在家中的张九徵登城拒守。郑成功军撤出后,他又参与赈恤。事后被清廷赐以御书榜,以彰忠勇。晚年隐居句容茅山,在句容茅庄建有别业,有阁、有斋、有馆。
笪重光为清前期著名书画家,名重一时。其“书法自魏晋,以迨唐人,无所不学,尤近苏米。楷法动中规矩,而不失天真。……画法不拘一家,任意挥洒,自成风格。与王石谷、恽南田互相推重,又工仙佛神像”[54]。笪重光著有《书筏》、《画筌》二卷、《文法》一卷,另有诗文集二十卷。
笪重光在《清史稿》中被立传,本章后节中还将提及。
张芳,字菊人,又字谵翁,号拙庵,清江宁府句容人。顺治八年(1651年)举人,九年联捷成进士。授湖广常宁知县,调宜江知县。任上以宽简为治。未久,称疾归隐,筑园林于句容县城东南。张芳精于诗古文辞,著述甚富,还受聘参纂志乘、家谱,如《巢县志》、《古隍朱氏家乘》等。
2.清圣祖康熙朝句容进士
清圣祖康熙朝(1662—1722年)开科21次(康熙三年、康熙六年、康熙九年、康熙十二年、康熙十五年、康熙十八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二十四年、康熙二十七年、康熙三十年、康熙三十三年、康熙三十六年、康熙三十九年、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四十五年、康熙四十八年、康熙五十一年、康熙五十二年、康熙五十四年、康熙五十七年、康熙六十年),内录句容籍进士4人(康熙三十六年2人、康熙四十二年1人,康熙五十一年1人)。
表6-18 清康熙朝句容进士

周桢,字鹿崖,清江宁府句容人。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中举,五十一年考中进士,考选内廷教习,授内阁中书。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外任湖南通道知县。县境苗汉杂居,时有冲突。周桢到任调解矛盾,招集流亡,发展生产,地方面貌为之一变。又审理滞狱,结案百余。一时通道大治。雍正二年(1724)、雍正四年(1726)周桢两次出任湖广乡试同考官,所选多才俊之士。雍正六年(1728),迁任湖南靖州知州。勤政爱民,捐资防汛。因积劳成疾,于雍正八年(1730)辞官告归。湖南地方“建碑立祠,送者数千人,涕泣不忍别”[55]。周桢年六十五辞世,著有《存青阁文集》、《存青阁诗集》等。
3.清高宗乾隆朝句容进士
清高宗乾隆朝(1736—1795)开科27次(乾隆元年、乾隆二年、乾隆四年、乾隆七年、乾隆十年、乾隆十三年、乾隆十六年、乾隆十七年、乾隆十九年、乾隆二十二年、乾隆二十五年、乾隆二十六年、乾隆二十八年、乾隆三十一年、乾隆三十四年、乾隆三十六年、乾隆三十七年、乾隆四十年、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四十六年、乾隆四十九年、乾隆五十二年、乾隆五十四年、乾隆五十五年、乾隆五十八年、乾隆六十年),内录句容籍进士3人(乾隆七年1人、乾隆十九年1人、乾隆三十一年1人)。
表6-19 清乾隆朝句容进士

王康佐(1700—1763年),字安亭,江宁府句容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曾祖于清初任职洱海兵备道,父祖皆县学诸生。康佐十岁能文,雍正十年(1732年)考中举人,乾隆七年考中进士。选庶吉士。乾隆九年(1744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第二年授翰林院检讨。丁忧毕,充三礼馆纂修。未几请假南归,其间被荐主讲雉水书院、晋阳书院,教绩显著。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赴京补职,充三通馆纂修。明年,又以病乞归,以著书自娱,不再复出。
王康佐性谨纯笃,风度凝远。喜究程朱理学,“经史诠注,语皆精审,著有《求是斋文集》”[56]。
孔毓文,字肩吾,江宁府句容人。乾隆十八年(1753年)中举,十九年联捷成进士,授吏部主事。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出任湖南乡试副主考官[57],所取多地方名士。事毕,迁吏部员外郎、郎中。继被荐任浙江按察使,断狱公允,多所平反。官至太仆寺少卿。孔毓文为孔子后裔,子孔传雋,捐补四川罗泉州判。
沈贻孙,字二酉,江宁府句容县人。早负文名,乾隆二十年(1755年)中举,三十一年考中进士。授山东馆陶知县,有政声。
4.嘉庆朝句容进士
清仁宗嘉庆朝(1796—1820年)开科12次(嘉庆元年、嘉庆四年、嘉庆六年、嘉庆七年、嘉庆十年、嘉庆十三年、嘉庆十四年、嘉庆十六年、嘉庆十九年、嘉庆二十二年、嘉庆二十四年、嘉庆二十五年),内录有句容籍进士1人。
表6-20 清嘉庆朝句容进士

裴鉴,字静涵,江宁府句容人。天资英敏,嘉庆十三年(1808年)考中举人,经大挑任通州如皋县学教谕。嘉庆二十四年考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内阁中书。道光二年(1822年)出任湖南乡试主考官,迁协办侍读,转宗人府主事。不久辞官告归。居乡接济贫苦亲邻,筹建苦节坊(句容西门外)。年六十六病故。长子裴澍是道光朝拔贡生,考任安徽怀远县学教谕;次子裴泰以贡生任宿迁、沭阳县学训导。
5.清宣宗道光朝句容进士
清宣宗道光朝(1821—1850年)开科15次(道光二年、道光三年、道光六年、道光九年、道光十二年、道光十三年、道光十五年、道光十六年、道光十八年、道光二十年、道光二十一年、道光二十四年、道光二十五年、道光二十七年、道光三十年),内录有句容进士2人(道光十二年1人、道光二十四年1人)。
表6-21 清道光朝句容进士

陈立(1809—1869年),字卓人,号默斋,清江宁府句容人,著名经学家。五岁入塾,过目成诵。道光十四年(1834年)中举,道光二十四年考中进士。[58]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刑部主事。迁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咸丰十年(1860年),外任云南曲靖知府。赴任前曾受咸丰皇帝接见,誉其“为人清慎”,勉其好好任事。因南方战事正酣,道路阻梗,陈立流转于河南、山西等地,曾受聘主讲山西介休县绵山书院。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陈立始自北方携眷南归,受两江总督曾国藩之聘,至江宁筹办劝农局务。同治七年(1868年),受浙江巡抚李瀚章之邀,赴杭州主司刑狱。第二年秋因病由浙返乡,船经镇江时病卒,时年六十一岁。
陈立年少时曾随父客居扬州,“师江都梅植之,受诗、古文辞;师江都凌曙、仪征刘文淇,受《公羊春秋》、许氏《说文》、郑氏《礼》。而于《公羊》致力尤深”[59],前后研习三十年。南归后整理排比,融会贯通,成《公羊义疏》七十六卷。此外,又有《白虎通义疏证》十二卷、《尔雅旧注》二卷、《说文谐声孳生述》三卷,《句溪杂著》六卷。陈立为文“渊雅典硕”,以考订、训诂为多。
《清史稿·儒林传》中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