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镇江府进士数在区域中的排名

二、明清镇江府进士数在区域中的排名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明,定都应天(南京)。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迁都北京,而以南京为留都。迁都前,南京中央直辖区称直隶省,迁都后称南直隶省。《明史·地理志》载,南直隶辖有14府、4直隶州,行政范围相当于今安徽、江苏及上海地区。明南直隶省各府及直隶州辖县情况如下:

表9-7 明南直隶省各府、直隶州辖县表

续表

明代南直隶省合计18个府级、109个县级行政单位

前章已述明代进士有户籍、乡贯(祖籍)区分,本著持以户籍而非乡贯来统计一地进士的做法[14]。对明代进士是以户籍还是以乡贯(祖籍)进行统计,华东师范大学吴宣德在《明代进士的地理分布》一书中说得要而不繁,非常清楚:“明代进士题名有户籍和乡贯的区分,二者有相同者,亦有不少相异者。特别是在户籍类型属于军籍、官籍的人物方面,户籍所在地与乡贯不同一地的情形更为常见。这种情形存在,使得根据户籍所在地或根据乡贯来进行统计,在地区归属上就有不少差异。以乡贯来统计,其存在的问题就是把生活教育以及参加科举早已与本贯无关的人物计入,从而导致统计的不确切。”又说:“由于地方学校学生以及科举的考生均以户籍所在地入试,在一般情况下,户籍所在地就是考生生活、学习的地方,所以户籍在区分考生的地区来源上显然较乡贯更能够反映考生来源地区的教育、科举等的实际情形。从这一点来说,根据户籍而不是根据乡贯来对明代进士的地理分布状况进行统计,也许更可取一些。”[15]

据吴宣德在《明代进士的地理分布》一书中统计,明代各省级行政单位进士被录取数(以户籍计),依次为南直隶省(3908)、浙江省(3454)、江西省(2774)、北直隶省(2393)、福建省(2343)、山东省(1742)、河南省(1653)、湖广省(1496)、四川省(1426)、山西省(1122)、陕西省(1023)、广东省(885)、云南省(247)、广西省(210)、贵州省(94)、辽东都司(69)。[16]有明一代南直隶省进士数列于各省之首,约占明代进士总数(约24800人)的15.7%。也需指出明代南直隶省行政辖区较大,有18个府级、109个县级行政单位;浙江有11个府级、76个县级行政单位;江西有13个府级、78个县级行政单位。从绝对值看,浙江的实际录取率要高于南直隶省,这里略作提及,暂且不论。以上据吴宣德统计,明代一省进士数在二千人以上的前五个省份依次是南直隶、浙江、江西、北直隶和福建,除北直隶省外其余四个省份都在东南地区。是知进士在宋代已多产自南方,而到明清时则多产自东南地区,盖因东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在明清时最为繁荣。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还表现在同一省区不同地域水平不一,明代南直隶省中的江左地域在清代析置为江苏省(今江苏、上海),明代南直隶省中的江右地域在清代析置为安徽省。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文化上,江左地带要优于江右地带,即今江苏及上海地区总体上优于今安徽地区。明南直隶省江苏地域设置有8府,本书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统计,表列8府进士数如下:

表9-8 明代南直隶省之江苏地区(今江苏、上海)各府进士数[17]

③明代在地方上设有卫所,基本上一府一卫,卫籍学生附入当地府县学。应天因是留都,所设卫所相对较多,有南京留守前卫、南京留守后卫、南京锦衣卫等。

据上表,无论是计入卫籍进士,还是不计入卫籍进士,苏州府进士数在江苏地域位列第一,常州府列第二,松江府列第三,应天府列第四,扬州府列第五,镇江府列第六,淮安府列第七,徐州列第八。从中可见明代时同处今江苏地区的江南地区与江北地区在科举业上存在较大差距,其背后反映出的则是社会经济与文化上的差别。

表9-9 明代南直隶省之江苏地区各县进士数

明代南直隶省今江苏地区(含上海)计有53个县级行政单位,按被录进士数多少排列依次为华亭县、武进县、无锡县、长州县、常熟县、昆山县、吴县、上海县、太仓州、宜兴县、吴江县、金坛县、上元县、江阴县、江宁县、嘉定县、江都县、丹徒县、山阳县、溧阳县、丹阳县、句容县、泰州、高邮县、兴化县、通州、青浦县、泰兴县、宝应县、如皋县、溧水县、六合县、仪征县、江浦县、高淳县、沐阳县、清河县、盐城县、徐州、海州、崇明县、海门县、沛县、宿迁县、砀山县、靖江县、赣榆县、桃源县、安东县、睢宁县、邳州、丰县、萧县。[18]镇江府之金坛县列12名、丹徒县列18名,丹阳县与应天府句容县并列21名。明代镇江府辖县数相对较少,但府辖3县进士录取数在南直隶省排在中上行列,也大致反映出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及科举业的程度。

表9-10 清代江苏省(今江苏、上海)府、直隶州进士数[19]

清代常州府进士数第1、苏州府第2、扬州府第3、镇江府第4、松江府第5、江宁府第6,镇江府名次由明代第6名提升到第4名。这除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外,溧阳县由隶江宁府改隶镇江府是个重要因素。

表9-11 清代江苏省(今江苏、上海)各县进士数

续表

镇江府丹徒县(并府城)列第5,溧阳县列13名、金坛县与苏州府的元和县并列20名,丹阳县与甘泉县并列31名,在清代60多个县厅中,镇江府所辖4县的进士数居于中上水平,而丹徒县(并府城)与吴县、武进县、长州县、无锡县、常熟县同列入前6名内,表明镇江府城及府辖之丹徒、溧阳等地举子业远较明代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