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武进士、武举人

五、句容武进士、武举人

(一)句容武进士

宋元未见句容有武进士的记载。

明代未见句容有武进士的记载,乾隆《句容县志》只记清代句容武科名录,未见有明代武科资料。民国《江苏省通志稿》卷七《选举志》列有江苏地区明代武进士名录[72],其中应天府武进士24人,内江宁县6人、上元县13人、高淳县3人、六合县2人,是知明代句容县没有武进士。

据乾隆《句容县志》选举志记载,清代句容考中武进士的仅1人,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吴敷化,任职及事迹均不详。但民国《江苏省通志稿》却记吴敷化是康熙二十年辛酉科(1681年)武乡试举人,吴敷化是否为武进士存疑,另清嘉庆《江宁府志》科贡之武科表中也未明是进士,且中式时间也记为康熙二十年(1681年)。吴敷化宜暂列为武举人,其进士身份存疑待考。

(二)句容武举人

清代句容县志也未见载明代句容武举人名录。据民国《江苏省通志稿》统计,明代江宁府武举人有25人、分布如下:

表6-25 明代江宁府的武举人分布

是知,明代应天府武举产出最多的是高淳,次为六合、溧水;而明代应天府武进士最多的是上元县、次为江宁县、高淳县。

清代句容武举人名录在乾隆《句容县志》及光绪续纂《句容县志》的科贡表上有载,分列于下:

表6-26 清初至乾隆十五年句容武举名录(乾隆县志载)

以上据乾隆县志载,自清初至乾隆前期,共录句容武举12人。

表6-27 清嘉庆《江宁府县》武科表列句容武举名录[73]

表6-28 乾隆十九年至光绪十九年句容武科名录(光绪续县志载,25人)[74]

续表

①光绪《续纂句容县志》记李廷扬是道光十二年(1832年)武举人、十八年(1838年)武进士。

骆豹文,江宁府句容人,清康熙十一年武举人。家产丰饶,有善行。子骆廷瑛为附贡生。乾隆三年(1738)句容饥荒,骆廷瑛免除佃户租米,又设粥厂,前后历三月,救人无数。

凌余双,字翼鹏,江宁府句容镇人。乾隆四十八年武乡试中举,历任瓜(洲)、滁(州)、江(都)、六(合)等营千总,以绩迁江宁城守营守备。凌余双习武而兼有文德,御下则宽而有礼,而教子独严。嘉庆十二年(1807年)六合大饥,时任驻军千总,力劝地方米商减价售之,“民赖以安,至今犹歌颂其德不衰”[75]

凌庆元,字体乾,凌余双子。嘉庆十五年武科乡试第一名,是为武解元。射艺尤精,百步外射矢能叠穿刀环。历任江宁督标左营千总、金山营守备。曾督修海塘有功,加都司衔迁署本营游击。凌庆华,字祝三,凌余双子,嘉庆十五年武乡试中举,授职入伍,仕至靖江营守备。凌庆鳌,字冠山,为庆元、庆华之弟。嘉庆二十一年武乡试举人,授职江苏塘务,改署靖江、平望、福山等营千总,继迁本营都司、金山守备。后被罢职归乡。晚年死于太平天国战乱。

郑长青,江宁府句容县人,嘉庆二十一年武乡试举人。授高资把总,胆略过人,捕盗屡立奇功。迁任靖江、瓜洲、江阴守备、高资镇都司。子郑天彪也以武生从军,积功任职太湖守备。

凌庆桂,字步蟾,江宁府句容镇人。父凌余双、兄凌庆元、庆华、庆余皆以武科起家。道光元年,凌庆桂考中武乡试举人,署扬州邵伯汛千总、江宁城守后营千总、拓林千总,迁凤阳守备。咸丰五年(1855年)在霍山一战中被太平军击毙。

邰宗凯,江宁府句容县冈渎乡邰家边人。出身于地方武科世家,年少时常与文士谈论古今忠义大事。道光十四年考中武举人。咸丰中,太平军占领句容。他率乡团助清军镇压,于咸丰十年(1860年)阵殁。

李廷扬,字步墀,应天府句容县瑯玡乡人。父李春元,前文已述。廷扬少习武,精骑射,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考中武乡试举人,十八年继中武会试进士。授职漕河塘务,迁广西桂林守备。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率部赴新宁镇压地方义军时创重而亡。李廷扬未入仕时居家孝友,“喜读史,至忠孝大节须发戟指,绕案大呼。论古人事,必抉极隐微。与友辨难,至词穷意服乃罢”[76]。虽忠于职守,但不能迎合上司意,只能与志士同仁相期许。不过民国省志既未录李廷扬是道光朝武进士,也未录其是道光朝武举人。

【注释】

[1]《史记·秦始皇本纪》。

[2]《汉书·地理志》。

[3]新、旧《唐书·地理志》及唐《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五《江南道一》。

[4]乾隆《句容县志》卷六。

[5]乾隆《句容县志》卷八。

[6]徐松《登科记考》卷二十二。

[7]孟二冬《登科记考补正》卷二十二。

[8]乾隆《江南通志》卷一百十九。

[9]民国《江苏省通志稿·选举志》第三卷。

[10]南宋《嘉定镇江志》卷十八。

[11]《旧唐书·刘邺传》附刘三复传。

[12]《南宋登科录两种》,载《宋史资料萃编》第三辑,台北文海出版社。

[13]《宋史·地理志四》。

[14]此志所载名录止于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周震炎榜,后面的景定三年(1262年)方山京榜、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阮登炳榜、咸淳四年(1268年)陈文龙榜、咸淳七年(1271年)张镇孙榜、咸淳十年(1274年)王龙泽榜共5榜缺记。另此志表中的“上舍及第”者与进士及第有别,不录。

[15]清光绪《笪氏抄谱》仅存一册(第1册),镇江图书馆古籍部有藏,为笪氏后裔近年所献。

[16]见清笪重光于康熙六年(1667年)所撰《家谱自序》,载光绪《笪氏抄谱》第1册。《自序》中记有笪揆是崇宁五年进士。除乾隆县志外,其他多部省志、府志均不收入。另笪氏残谱中未见笪深进士名。

[17]《宋史》卷二百十三《宰辅表四》。

[18]《宋史》卷三十《高宗本纪七》。

[19]光绪《续纂句容县志》卷二十拾补条。

[20]光绪《续纂句容县志》卷二十拾补条。

[21]乾隆《句容县志》卷九《乡贤》。

[22]刘海峰、李兵著《中国科举史》第4章,东方出版中心,2004年6月。

[23]《元史·地理志五》,元代江南集庆路下领金陵录事司、上元县、江宁县、句容县、溧水州、溧阳州。

[24]嘉庆新修《江宁府志》卷二十九,夏道山列于至正七年(1347年)名录中。

[25]〔明〕过庭训纂《本朝分省人物考》卷十一《南直隶应天府一》。

[26]〔明〕过庭训纂《本朝分省人物考》卷十一《南直隶应天府一》。

[27]光绪《续纂句容县志》卷二十《拾遗》。

[28]乾隆《句容县志》卷九《乡贤》。

[29]乾隆《句容县志》卷九《乡贤》。

[30]〔明〕过庭训纂《本朝分省人物考》卷十二《南直隶应天府二》。

[31]《明史·万安传》。

[32]乾隆《句容县志》卷九《乡贤》。

[33]《明史·王传》。

[34]乾隆《句容县志》卷九《政治》。

[35]乾隆《句容县志》卷九《乡贤》。

[36]乾隆《句容县志》卷九《乡贤》。

[37]乾隆《句容县志》卷九《乡贤》。

[38]《明史·宰辅年表二》:“九年丙子六月,晋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孔贞运入,十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39]《明史·孔贞运传》。

[40]《明史·孔贞运传》。

[41]乾隆《句容县志》卷九《忠节》。

[42]李春芳生有八子,其第四子为李茂功。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李乔即是李茂功之孙,李乔兄李嗣京为崇祯元年(1628年)兴化籍进士,见清咸丰重修《兴化县志》卷八李嗣京、李乔传。

[43]乾隆《句容县志》卷九《政治》。

[44]《清史稿·李清传》。

[45]《明史·李春芳传》附李清传。

[46]《清史稿·李清传》。

[47]光绪《续纂句容县志》卷二十《拾补》。

[48]咸丰《重修兴化县志》卷八《列传》。

[49]钟奇撰杨森传状,载乾隆《句容县志》卷九《政治》。

[50]钟奇撰杨森传状,载乾隆《句容县志》卷九《政治》。

[51]光绪《续纂句容县志》卷二十记杨元勋为顺治九年壬辰(1652年)进士,所记为误。查清朝进士题名碑录,杨元勋是为顺治六年进士。

[52]《清史稿·笪重光传》及清朝进士题名碑录,均记笪重光为江南句容人,是知其虽居于京口,而试籍句容。笪重光是句容籍进士而非丹徒籍进士。

[53]据民国学者唐邦治所考,笪重光所“忤”者非明珠,应另有其人。参见本章后面所附唐邦治之文。

[54]嘉庆《丹徒县志》卷二十四《书画》。

[55]乾隆《句容县志》卷九《政治》。

[56]光绪《续句容县志》卷九《儒行》。

[57]法式善《清秘述闻》卷六载乾隆二十五年庚辰恩科乡试·湖南考官条:“湖南考官:编修叶观国,字毅庵,福建闽县人,辛未进士。吏部主事孔毓文,字肩吾,江南句容人,甲戌进士。”

[58]陈立参加道光二十一年辛丑恩科会试中榜,因故未及参加殿试,特补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殿试,榜列二甲38名。陈立应为道光二十四年进士,而非二十一年进士。

[59]《清史稿·陈立传》。

[60]《明史》卷一百九十三《李春芳传》。

[61]《明史》卷一百九十三《李春芳传》。

[62]《宋史·李纲传》(上)。

[63]咸丰《重修兴化县志》卷八。

[64]碑录作李长清,地方志书及李氏族谱均作李长倩,是碑录误。

[65]法式善《清秘述闻》卷三“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会试”条:“考官”:内阁大学士熊赐履字素九,湖广孝感人,戊戌进士。内阁大学士吴琠,字铜川,山西沁州人,己亥进士。户部侍郎李柟字仲木,江南兴化人,癸丑进士。佥都御史王九龄,字子武,江南娄县人,壬戌进士。

[66]咸丰《重修兴化进士》卷八。

[67]清《笪氏抄谱》第一册。

[68]乾隆《镇江府志》卷三十六。

[69]《清史稿·笪重光传》。

[70]柳诒徵《里乘》卷五。

[71]唐邦治出生于丹阳,寓居京口,民国学者。曾被聘为复旦公学监督、《清史稿》协修,撰有《清代内外大臣年表》等著。此传发表在民国三十五年九月出版的《镇丹金溧扬联合月刊》创刊号。

[72]清《江南通志·选举志》缺记武科(武进士、武举人)名录。

[73]〔清〕姚鼐纂《嘉庆新修江宁府志》卷三十二科贡表。据府志自清初至嘉庆中共录武举11人,而句容县志所载的吴敷泽、王运昌在江宁府志中未收。

[74]据光绪《续纂句容县志》载,自乾隆中前期至光绪朝中期,共录武科身份者(武进士、武举人、武孝廉等)25人,此表中的王光斗、凌庆云在嘉庆府志中有载。

[75]光绪《续纂句容县志》卷九《武功》。

[76]见光绪《续纂句容县志》卷十一《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