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及其原理

化疗及其原理

化疗是化学治疗的简称,是指利用抗癌药物对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进行杀伤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患者对化学药物毒副作用的耐受情况,分多次、多疗程对患者进行适量的用药,并以肿瘤细胞减少到最低程度为目的,实现部分或完全控制恶性肿瘤生长的效果。

化疗药物对细胞的选择性和针对性较差,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细胞也具有较强的破坏作用。因此,对化疗的治疗方案、用药剂量等方面的选择,都需要医生进行精心的设计,以保证争取最佳治疗效果的同时,将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目前,化学治疗中,常用的抗癌药物主要包括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和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两类。其中,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包括抗代谢药物类,如羟基脲、氟尿嘧啶和甲氨蝶呤等;植物来源抗癌药类,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长春花碱酰胺、去甲长春花碱等。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包括烷化剂,如氮芥、环磷酰胺、噻替派、消卡芥、异环磷酰胺、马利兰、卡莫司汀等;抗肿瘤抗生素类,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阿霉素、表阿霉素、平阳霉素等;顺铂、碳铂、草酸铂等铂类药物和丙卡巴肼、元甲密胺、氮烯密胺等。

化学治疗中,抗癌药物的抗癌功效主要是通过破坏人体内的DNA分子结构、抑制和干扰DNA合成、阻断微管蛋白合成来实现的。例如,烷化剂和抗肿瘤抗生素类药物,能够通过嵌合作用或直接对DNA分子进行破坏,并使得DNA单股或双股破裂,从而发挥杀伤癌细胞的作用。而抗代谢类的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则是通过阻断DNA分子中脱氧嘧啶核苷酸、腺嘌呤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的合成来实现杀伤癌细胞作用的。另外,长春碱、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长春花碱酰胺等抗癌药物的作用点在于阻断微管蛋白合成,实现终止恶性肿瘤细胞分裂,从而起到抗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