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癌症的认识

中医对癌症的认识

人类对肿瘤的认识从古时就有记载,早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有“瘤”字。而随着近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和中药在癌症综合治疗中的广泛应用,中医学对癌症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一)发病原因

1.内因

癌症形成的内因包括七情和脏腑亏虚两大方面。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是外界环境反射于人体情志的一种生理反应。过度或不及的七情,会导致人体内部的气血运行失调,并会由此影响各脏腑功能的运行,以致经络不畅,久之则可能形成癌症。因此,气血运行失调、经络紊乱、脏腑亏虚,以及先天脏腑功能不全等,都可能促使外界致病因子转化为恶性肿瘤。

2.外因

癌症形成的外界因素主要包括饮食及化学、生物、物理等致癌因素或外感六淫邪气等外邪因素。外感六淫邪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它们与大自然的四时节气及地理、周围环境等因素均有较大的关系。如果人体长时间受到外邪侵害,再加上外因与内因的相互作用,则很容易久积病邪而形成癌症。另外,饮食因素也是癌症形成的非常重要的外因之一。长期食用温度过高、肥腻、煎炸、生冷和高脂肪食品,再加上饮食不节制而导致的消化功能失调等,都有可能导致癌症的形成。另外,由于饮食不节制而导致人体摄取致癌物过多与癌症的形成也有很大关系。

(二)发病机理

经过多年来对癌症临床表现的研究发现,癌症的中医发病机理可归纳为血瘀、气滞、热毒、湿聚、正虚、痰凝六个方面。

1.血瘀

由于跌打损伤、寒、热或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血液阻滞凝结,如果长久不得消散,则可能引起血液淤积而形成肿块。

2.气滞

寒热失调、七情过度或不及、血瘀、湿聚、痰凝等都有可能对气穴的通畅造成障碍,并因此导致气滞、气郁、气逆或气陷等,如果长期淤积不散,则很可能由此引发人体局部组织的病理变化,并导致肿块的形成。

3.热毒

热毒蕴积于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如果长久得不到消散,则必然导致营卫不和、经络不畅、气血瘀滞等情况,久而久之,就可能由此导致肿块的形成。

4.湿聚

湿气过度停留于人体,不但会影响气血运行,而且还会导致人体阳气缺乏,久而久之,必然会出现不良的病理反应。

5.正虚

正虚是指人体正气亏虚,随之而来的即是生理功能减退、免疫机能下降。长此以往,随着抗病能力的减弱,外邪更加容易侵入人体,并可能导致不良的病理变化出现。

6.痰凝

痰凝主要是水湿不化、津液无法输布全身、气滞不通等原因导致的。而痰的生成又会对气、血的运行形成阻碍作用,导致气血长期凝聚于某个脏腑部位,久而久之,就会积聚成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