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的治疗要点
食管癌是指原发于食管黏膜基底细胞的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食管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死于食管癌的患者约有30万人,其中我国的食管癌死亡人数就占了将近15万人。食管癌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高年龄阶段的人群,直至70岁以后其发病率才呈下降趋势。在食管癌的患者中,55~70岁为死亡率最高的年龄阶段。
在食管癌的早期,通过细胞血液检查发现癌细胞或通过X射线检查食管黏膜造影正常或只有轻度病变后,发展为晚期食管癌一般都需要经过2~3年的时间,甚至少数患者的早期癌症能够持续6年以上。因此,早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比较适宜利用手术疗法进行治疗。而对于晚期、高龄或有手术禁忌的患者,则适宜进行放射治疗。
手术切除治疗是食管癌治疗方法中最为基本的手段,且早期切除后的治愈率较高。截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食管癌的手术切除成功率已经由原来的60%上升到了90%,同时手术死亡率也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部分食管癌患者在进行手术切除后,10年生存率可达到60%以上。
食管癌的放射治疗主要包括根治性和姑息性两种方式。放射治疗的方案主要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范围、食管梗阻的程度和患者的身体状况来决定,而放射治疗的方法则主要有外放射、腔内放射、术前放射和术后放射四种。

根治性放射治疗适宜身体状况较理想、食管梗阻程度较低、胸段食管癌无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无气管侵犯、无食管穿孔、无出血现象、病灶长度小于7厘米且没有内科禁忌证的患者。如果患者出现有严重的食管梗阻、进食困难、剧烈疼痛等严重症状,则只能通过姑息性放射治疗来实现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在食管癌的治疗中,可用于化疗的抗癌药物虽然比较多,但是化疗的治疗效果相对其他疗法来讲不大理想。但是,随着紫杉醇类抗癌药物的使用,其化疗与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联合应用后的治疗效果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化疗能够增强癌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度,这使得化疗在食管癌的治疗中起到了更为重要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