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及其原理

放疗及其原理

放疗是放射治疗的简称,又俗称为“烤电”,是指利用放射线来消灭癌细胞并达到抑制恶性肿瘤生长的治疗方法。放疗是癌症治疗中最为常见且应用相当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

利用放疗进行癌症治疗的作用原理在于它的电离作用,即通过放射线穿越人体细胞,并以此引起细胞内部的电离活动,继而使得细胞核内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这两种重要的遗传物质受到破坏,从而起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杀灭癌细胞的作用。

放疗相对于化疗来说,对人体正常细胞的杀伤力相对较低。放疗的主要优势在于它对生长越旺盛、越幼稚的细胞,杀伤力越强。而恰恰癌细胞的特点就在于它相对正常组织细胞生长繁殖速度快,且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也就是说细胞比较幼稚,因此,在进行放疗的过程中,只要能够将放射线集中于癌变部位,并将剂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就能够在最小限度伤害健康组织细胞的基础上,将更为敏感的癌细胞杀死。而且,虽然放疗对健康的组织细胞具有一定程度的伤害,但是只要停止放疗,这些组织细胞就能够很快恢复正常。

放疗的治疗效果与不同恶性肿瘤的敏感程度有较大的关系。癌细胞的敏感性越强,放疗的治疗效果越好,反之,敏感度越低,治疗效果越差。

根据对放射线的敏感程度,可将各种癌症分为四类:

(1)相对耐受放射性癌症,如骨肉瘤、恶性胶质瘤、神经纤维肉瘤和黑色素瘤等。

(2)敏感性较差的癌症,如胰腺癌、结肠癌和脂肪肉瘤、纤维肉瘤等软组织肉瘤。

(3)中度敏感性癌症,如乳腺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皮肤癌、宫颈癌、喉癌、食管癌、舌癌和阴茎癌等。

(4)敏感性较强的癌症,如精原细胞癌等性腺生殖细胞癌症,视网膜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等胚胎性癌症,何杰金氏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白血病等淋巴增殖性癌症等。

放射治疗除了能够有效杀灭敏感性较强的幼稚癌细胞,还具有与手术治疗效果类似的摧毁癌组织的作用。如果癌细胞已经开始向周围组织蔓延或转移,通过手术治疗难以除净,则可以利用放射治疗来代替手术治疗,同时还能够避免由于手术治疗给患者所带来的组织缺损、畸形等有害作用。

虽然放射治疗具有种种好处,但是放射线所引起的电离辐射作用对人体内部的健康组织仍然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且,放射治疗所要求的技术设备条件较高,有些医疗单位不具备条件进行这种方式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