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言

导 言

马克思将资本形容为一种普照的光和“特殊的以太”,这就是说,在现代社会资本成为统治一切的原则。在经济领域,一切商业活动的目的都是资本增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资本成为支配人们交往的动力。人们生活中的一切关系,都被淹没在资本主导的关系中。资本是支配社会资源、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深刻力量,是构造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体系的动力。资本无限增殖的内在冲动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和历史文明,这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几乎成为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的一种统治形式”。然而,资本不仅带来人类文明,也产生出无穷的经济问题、生态问题与社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反思它究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还是手段,它有没有积累的边界?

资本的本质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生产关系。西方经济学把资本理解为单纯的物,把它的自行增殖理解为物的自然属性。这种认识,一方面消解了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人的能力成了物的能力,人的作用成了物的作用。这就会导致在经济研究中的数字拜物教、图表拜物教,在生产中一味追求GDP,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货币拜物教”“商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另一方面作为物的资本存在于一切社会形式中,成了完全非历史的东西。那么以资本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制度也就成为普遍永恒的制度和人类社会的终极选择。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产生的历史条件,认为资本不是物,而是通过人们的生产活动形成的历史阶段中的生产关系,进一步说这个关系就是雇佣劳动关系。资本是具有历史性的,一方面,资本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当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时候,资本就诞生了。因此,马克思仅仅抓住雇佣劳动关系这个本质,分析了资本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的过程,揭示出资本支配整个社会的方式和原因。另一方面,资本具有暂时性,这并不是说资本很快就会灭亡,正相反,资本的灭亡不可能离开资本自身,也不可能由尚未充分实现资本普遍性的资本来消灭自己。比如,1857年11月欧洲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马克思预言这次危机将引发比1848年法国大革命更大规模的政治危机,资本主义体系因此崩溃。不过1858年10月危机就已经缓和,繁荣再次到来。这次繁荣使马克思重新审视资本的暂时性:资本主义在欧洲可能已经达到极限,但是在广阔的世界范围内还有更大的生命力。资本主义在危机中重生恰恰说明它的历史前提还没有消失,它仍然具有最先进的生产方式。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是必然的、富有活力的,但并不是永恒的,而是有历史局限性的。更为重要的是,他认为这种局限性并不在于资本主义的外部,而在资本主义最大的优越性之中,即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中。只要资本还没有在全部领域实现自己,任何阻碍资本扩张的因素都会被资本克服,任何低于资本生产关系的力量都要被资本转化为增殖的要素。在没有实现资本普遍性的历史中,资本就表现为无限的扩张力量。

在马克思看来,导致资本灭亡的是资本本身,那么资本本身是如何成为资本无限积累的最大界限的呢?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从雇佣劳动关系出发,揭示出资本的四条界限。具体表现在:“(1)必要劳动是活劳动能力的交换价值的界限;(2)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和生产力发展的界限;(3)货币是生产的界限;(4)使用价值的生产受交换价值的限制。”这四条界限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从时间上看,必要劳动时间是资本积累的界限。在生产中,资本总是力图缩小必要劳动时间以便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进而增加剩余价值。在流动中,资本必须将生产出的剩余价值尽快转化为利润。然而,必要劳动时间的减少也意味着工人可支配收入的减少,这样就会导致生产过剩、消费不足等经济危机,进而阻断资本持续积累。因此,必要劳动时间是资本极力想消除但又无法消除的界限。在经济危机的原因问题上,许多经济学者认为是市场外部冲击,或者是内部干扰扰乱了均衡的市场,仿佛通过理性分析、良好运作就可以避免。资本的时间界限暴露出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本身。从空间上看,用于生产的空间是资本积累的界限。资本总是缩小生产空间,甚至是消灭生产过程,以最快速度实现利润。然而,剩余价值生产是利润的基础,而生产总会占有一定的空间。空间“界限”阻碍资本持续积累,并进一步导致整个资本主义体系崩溃。

面对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资本会坐以待毙吗?资本并没有因为经济危机而灭亡,反而通过金融资本、虚拟资本的形式走出危机,实现了持续积累。这是否说明界限被资本克服了呢?随着资本积累方式的改变,“界限”没有被克服,是而是被激活,成为消灭资本自身的力量。首先,时间界限被激活。资本的时间界限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为了解决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逐渐从社会“守夜人”的角色转变为参与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总资本家”。国家逐渐背离了作为政治共同体的基本要求,即提供公共生活的职能。这使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逐渐降低,国家陷入“合法性”危机。这样,资本对经济危机的补救措施不仅没有消除资本和劳动的冲突,反而激化了这种冲突。冲突和对抗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整个社会公开化了。然后,空间界限被激活。资本生产出资本主义全球空间结构,激化了地理区域的不平衡和全世界范围的两极分化。资本通过“时空压缩”生产出一个流动、灵活的全球性空间结构。新的空间结构暂时缓和了经济危机产生的社会动荡,但也制造出新的危机。社会公用资源、人们的心理空间、世界各民族国家都成为资本掠夺的对象。资本克服了越来越多的空间障碍,也在更广泛、更深层的领域产生出与之对抗的力量。一方面,越来越多从事“非物质劳动”的大众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再依靠资本进行劳动。另一方面,民族国家与跨国资本之间矛盾凸显。

在资本全球化的今天,资本已不再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而更多的是一种文明和规则,那么此时还要提资本的界限对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有何意义呢?资本有不断克服界限的趋势客观上提高社会生产力、打开世界市场。这些恰恰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迫切需要发展的。因此,我国必须承认资本,发展资本,完善资本需要的市场条件。同时,也不能忽视资本的有限性。资本的界限是无法克服的,这些界限决定了资本不能满足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的要求。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在承认资本的同时要驾驭资本,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目的,而不是以资本增殖为最高原则。国家为资本划界,在经济领域保证场经济的有序进行,发挥资本增殖的功能。在非市场经济领域发挥国家的权威,限制资本的渗透,创造有效的社会条件和制度保证,缩小两极分化促进社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