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生产总体的内部联系
资本主义不是一种不可变的晶体结构,而是一个有机体制。马克思曾将“劳动时间决定价值”这一规定,比作资本主义制度的生理学。这个比喻反映出马克思对资本的分析目的是剖析资本主义世界的内部联系。为了理解这个特殊的社会经济形式,就必须挖掘到经济形式的表层之下,运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解剖学或生理学。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理学就是从社会表现出的雇佣劳动、资本和地租等所组成的商品世界和财富积累的多样形式入手,把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表面的各种现象和运动重构为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总体。因此马克思从表现财富的第一个范畴“商品”开始,揭示商品物质载体中的经济关系——交换价值和价值。通过价值这个概念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隐蔽结构。从价值这一特殊的社会关系及其矛盾入手,可以阐明货币范畴,从处于资本主义社会最表面、最直接的货币流通中阐明资本概念的规定。
古典经济学的缺陷正是将资本的外在现象与内在本质之间的关系粗暴地割裂开来。生产的社会性质不是直接表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商品和货币的中介表现出来并起作用的。经济学家所设想的黄金时代,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指由商品和货币构成的物的经济形式,不能觉察到物质形式深层的价值因素。虽然古典经济学家已经尝试根据价值论来对财富的物质表现形式背后的制度做出界定,但他们最终未能在价值概念与资本总体再生产之间找到合理的中介。经济学家往往把资本生产中的不同状态:竞争的变迁、市场价格波动、供求变化等,说成是受资本家的意图和动机左右的。无论这些动机和意图将来会不会威胁人类的生存,资本都是和人类本性相伴随的,而且能够和人类的存在一样长久。马克思指出,活劳动同资本的交换关系是以价值为基础的生产的最后发展。因此价值表现为一种特定的财富形式,同时价值表现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对价值必须进行两方面的阐释:作为一种财富形式,价值被理解为一种由劳动创造的财富的市场中介范畴。作为生产基础,就不能将价值简单地理解为商品分配方式的一个范畴,而应理解为一种具有历史特性并可能灭亡的范畴。
在资本总体中,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是相统一的。马克思把那种将生产局限在与历史无关的永恒自然规律之内的事情,称为“浅薄的同义反复”。根据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说法,“财富生产的规律和条件具有物理真理的性质……财富的分配却不是这样。这种分配仅仅是人间制度的事情”[37]。穆勒以及后来的经济学家都将生产和分配看作是两回事,将分配表述成一个对生产来说的自主的领域,因此在经济学中,土地、劳动、资本在生产中体现为分配要素,在分配中,它们以地租、工资和利润的形式表现为收入的源泉,而马克思坚决反对这种分裂,他认为财富生产和分配的规律是同一个历史过程的各个要素,“分配方式就是生产关系本身,不过是从分配角度来看罢了”[38]。马克思分析了生产、分配、消费的关系,认为生产是人类活动的起点,分配和交换是两个中间点:前者是由社会运行的中介,后者是由个人运行的中介,消费是终点。在实际操作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是有区别的,但在本质上,马克思认为交换、分配、消费都是生产的一部分。这不是说它们是同一种东西,而是说它们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它们的区别是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生产的有机总体也不意味着生产是一个结构分明、自我调节的整体,在这个总体中各个领域之间能永远保持统一。正相反,总体的各个要素可能会彼此冲突,而这种冲突正是整体的必然性,而且成为使整体各因素能够联系在一起的基础。资本生产的总体就是通过其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一个总体。
生产作为总体中的一个特殊要素支配着分配、交换、消费。毫无疑问,生产是实际操作的一个起始点,“过程总是从生产重新开始”,因此“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之间的一定关系”[39]。这种相互关系一方面意味着生产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意味着其他要素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其他要素以其自身的运动方式规定和影响生产。马克思批判普鲁东分子企图通过转变流通工具来改造流行的生产关系,他们不了解生产、分配、流通的内在关系。在那些经济学家们将资本主义生产的缺陷归结为商品流通领域产生的问题时,“资产阶级关系就被乘机当作社会一般的颠扑不破的自然规律偷偷地塞了进来”[40]。在这样的认识中,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危机是由资本生产之外的因素造成的,都与资本主义生产无关,可以通过完善流通领域中的规则加以修缮,而资本主义生产本身是与历史无关的、永恒的自然规律。在以生产为支配作用的总体社会中,单单改变流通中的货币形式,不能触动生产关系和由它决定的其他社会关系,因为流通只能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而改变。因此,那种通过改造银行或重建合理的货币制度来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的企图,最终只能证明是一种胡说。“危机的有规律的反复出现实际上把萨伊等人的胡说变成了一种只在繁荣时期才使用,一到危机时期就被抛弃的空话。”[41]在马克思看来,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必须落在消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上。
总之,在马克思看来,资本生产是一个总体,是个人在一定社会形式中,并借助这种社会形式实现对自然的占有。因此,资本生产与消费、分配、交换领域之间不是独立自主的关系,从历史的过程上看,它们是同一个过程。但是,在资本总体中各个领域并不是平等的统一,生产领域起着支配性的作用。经济学理论将它们割裂开来讨论,并且忽视生产领域的特殊作用,进而回避了生产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现实的历史关系,资本主义社会就成为自然永恒的规律。马克思深刻批判了从古典经济学到庸俗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缺陷,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给出了本质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