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教材使用能力的提高

三、英语教师教材使用能力的提高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英语课标》)对教材的使用建议为: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的取舍与调整。具体建议包括以下四项: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扩展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调整教学顺序。教师在实践中要系统地分析教材的思路,才能够具有取舍、调整教材内容的能力与策略,实现创造性利用教材与提升教学实效之间的和谐。笔者提炼出以下提高英语教师教材分析和使用能力的建议。

(一)正确认识教材作用,形成教学内容价值分析意识

要合理利用教材内容,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教材的作用。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而不是目标,所以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还要有教学内容价值分析意识,即有意识地分析教材各部分内容可以用来做什么,可以用来实现哪些目标,并依据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对这些目标进行取舍与整合。不同版本的教材在《课程标准》的统摄下,以不同的内容作为呈现《课程标准》话题、语法、词汇、各种阅读技能以及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培养的载体,如何合理分析、利用教材内容更好地为自己的教学目标服务是教师要思考、解决的问题。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存在不系统、没有层次等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建构起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分析、合理整合教材内容的思路与创造性利用教材的策略,而不只是思考如何实施教材中的教学任务。没有对教学内容多元利用价值的分析意识,教师就会盲目地照搬教材内容,造成教学目标缺失或者教学过程缺乏整体性与层次性,活动任务设计随意,导致教学实效低下。

(二)运用纵向、系统的分析方法,把握教材内容的多元价值

《课程标准》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个方面。依据《课程标准》内容要求,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内容都有多元利用价值。中学阶段教材的多数教学材料具有多样的教学利用价值,如各种阅读、听说技能培养价值,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学习价值,话题语篇结构框架分析引导价值,话题信息捕捉、学习价值,各种学习策略培养价值以及情感态度培养、引导价值等。这些内容可以用来帮助教师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教师要结合《课程标准》话题项目表中的内容,分析教材内容的多元利用价值,并不断自我诘问:本单元教材内容可以用来实现哪些目标?培养学生哪些知识和技能?从而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利用价值。

要分析教材内容的多元利用价值,教师要有从小学到高中的纵向教学观,要了解《课程标准》中的话题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呈现方式,语篇结构特点、语言重点、承载了何种语法现象等,纵向系统地分析、把握教材内容的价值,在分析教学内容时才能够做到合理取舍,合理确定重点,而不是依据方便开展教学或者仅凭主观判断确定教学内容以及重点。

(三)创造性使用教材,提高教学实效

有了正确的教材及教材内容多元价值分析观与分析方法,教师还要依据教学目标、学生水平、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落实教学内容重点来提高教学实效。

1.依据教学目标,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创造性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整合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如何更好地使教学内容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合理确定教材的利用价值,整合教材内容,使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提升教学实效。

2.依据学生学习基础调研分析,删减教学内容

要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师要对学生已有的话题背景知识、语言知识与认知基础做调查,在调查基础上确定教材内容的利用重点及利用思路。

3.依据教学需要,适当改写、浓缩教学内容

教材中的一些语篇的一个重要利用价值是可以用来开展语法学习的。一些教师认为教材语篇中带有新语法内容的部分较难或者承载新语法现象的部分比较分散,就用其他材料作为语法的载体。这种做法把语篇阅读与语法知识的学习分割开来,造成教学内容安排的随意性,不利于语言知识的系统学习。

针对这种语法内容比较分散的情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浓缩性改写,既保留原文的主旨含义和语言,又集中体现新的语言现象,特别是语法现象。浓缩教学内容法能够较好地帮助教师解决因学生水平需求较低带来的教学困惑。当然,改写、浓缩教材内容的同时保留语言、信息与技能培养等价值方面的内容精华,这对于教师来说很有挑战性。教师可以形成合作团队,在教研组内合力完成。

4.本着输入与输出一致原则,调整教材中的输出任务

除了分析教材内容的利用价值,在运用教材时,教师还要分析教材中的输出任务是否与输入相匹配,学生是否具有完成输出任务的储备,即输出任务的合理性和挑战性,以此为依据对教材中的输出任务做出适当调整。如果教师不加分析地实施教材提供的输出任务,学生在完成输出任务时可能会存在困难,而输入的知识和信息却因没有运用强化的机会而无法落实。

5.调整教材内容顺序,提高教学实效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教师要在合理分析教材的编写体系与内容安排顺序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调整、取舍的依据和原则,做到既不完全被教材内容牵制,也不随意删减调整。

要解决教材中部分教学内容缺乏层次性和系统性的问题,教师要实践宏观运用教材的思路,树立单元概念,调整教材内容顺序,按照主题重新设计教学单元。在“一标多本”背景下,教师可以借鉴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思路来处理自己的教学内容,这样可以很好地解决教教材的问题,还为教师选择、调整教学内容找到了合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