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学习策略的培养
(一)学习策略的分类
奥马利(O’Malley)和查莫特(Chamot)将策略分为三种: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认知策略(cognitive)、社交/情感策略(social/affective)。
《高中英语课标》中对学习策略的定义是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与奥马利和查莫特的认知策略相同)。调控策略是指学生计划、实施、评价和调整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果的策略(与奥马利和查莫特的元认知策略相同)。交际策略是指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与奥马利和查莫特的社交/情感策略相同)。资源策略是指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与奥马利和查莫特的认知策略相同)。
(二)词汇策略调查
学习需要策略。教学中“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是重中之重。词汇学习中也需要策略。教师可以自己先完成一份词汇策略问卷,看看自己了解多少词汇学习策略。只有教师的观念更新了,才有可能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做一份词汇学习策略方面的问卷,根据学生情况,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
问卷结果可以反映教师及学生对于词汇策略的了解程度,通过教师问卷结果分析,教师可以发现自身词汇教学策略方面的不足,并且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改进;通过学生问卷结果分析,可以了解学生学习单词的一些方法,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找到更科学有效的单词学习的方法。另外,教师还可以把教师问卷结果与学生问卷结果进行对照,找出差距较大的题目,分析自己教学中词汇策略培养的不足。
(三)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培养
教师通过问卷找到自身以及学生的不足后,要设计一些具体活动培养学生的不同词汇学习策略。
1.认知策略
根据奥马利和查莫特的理论,认知策略包括重复(repetition)、利用目标语资源(resourcing)、利用身体动作(directed physical response)、翻译(translation)、归类(grouping)、记笔记(note-taking)、演绎(deduction)、重新组织(recombination)、利用视觉形象(imagery)、利用声音表象(auditory representation)、利用关键词(key word)、利用上下文情境(contextualization)、拓展(elaboration)、迁移(transfer)。教师在课堂上要依据上述策略设计自己的词汇教学,使学生学习、记忆、运用单词时使用不同策略,让学生逐步体会并慢慢使用这些策略方法进行词汇学习。
(1)学习单词时。
使用字典:培养学生学会查字典,进行词汇学习与积累。首先可以每个单元规定不多于5 个词,让学生进行查字典活动。需要学生注明词性、定义、例句、自己造的句子,并将其作为预习作业。此项作业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自学词汇,而是让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因此单词不宜过多。另外在课外阅读时,让学生在文章中标注生词、查字典、标明定义、记例句。这项作业可以写在笔记本上。教师开始时应该仔细检查此项作业,让学生形成查字典的习惯。
利用上下文情境:教师在所有的教学中要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学词、猜词。课堂上引导学生猜词时,教师要让学生找出依据,并画下划线,逐步培养学生猜测、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另外,要设计专项练习,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情境猜词的能力。
联想和分类:要求学生制作个性化词汇图(word web),形成联想,记忆与核心词有关的同义词、反义词和相关词。在预习和学习阶段可以使用此方法,使学生所学新词和已学词汇形成网络。
关注词根与词缀:开始学习新词时,教师有意识地绘制词汇家族(word family)表格,让学生进行填写,形成词汇体系。
视觉形象:词汇学习与图像相结合。教师在课堂上呈现新词或设计练习让学生提取词汇时,都可以运用图片,这样学生的记忆会有依托,记忆更加深刻。
(2)记忆单词时。
记笔记:让学生每天整理笔记。这项工作应成为每天作业的一部分。上课时,学生的笔记散落在课本上、练习册上。每天整理笔记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复习,同时也可以养成将知识归类的习惯。在笔记每一页的左边(或右边)留出几厘米的空白,做笔记时保留这部分空白。做完笔记后,在空白处用词和句子简要总结笔记。通过总结,学生能够将新学知识和已有知识有效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知识网络。教师每天收笔记进行检查,并将优秀笔记在全班进行传阅。
重复:课堂上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反复朗读、反复书写的活动。告知学生反复朗读、反复书写可以将所学词汇的音形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可以布置比较宽泛的朗读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例如,教师选择课文的三段内容,学生自选其中一段进行熟读或背诵,教师检查或组长检查。课堂上可以进行朗诵会和背诵比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每周一次的句子背诵比赛,每个同学背诵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
联想和分类:要求学生制作个性化词汇图,形成联想,记忆与核心词有关的同义词、反义词和相关词。这个活动在复习阶段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学生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图,不断把新词融入已有的词汇网中,建立起分类词库。
词根与词缀:在学会绘制词汇家族(word family)后,学生在笔记中做自我总结。例如,学生学完security 后,可以总结security(n.),secure(adj.),insecure(adj.)。这样学生便将所学的新单词和旧单词建立起了联系。
卡片:学生自制单词卡(flash card)进行学习。对于学生学习有困难的词汇,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卡片进行学习。卡片正面写英语,背面写中文,随身携带,要求学生随时复习词汇。每一节或每两节课,教师可以给一些时间,让学生用卡片进行自我检查。也可以采取游戏形式,两人一组进行互查。
(3)运用单词时。
激活与迁移:激活学生已学词汇并进行使用。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或头脑风暴形式激活学生头脑中的词汇。在编对话和写作前,让学生写出相关词汇,激活头脑中的词汇,然后再进行对话或者写作活动。写作或对话任务要贴近生活并且较为真实,这样有利于学生将所学词汇迁移到新语境中进行使用。
利用英语媒体:利用英语报纸、广播、互联网、歌曲、新闻,电影等多渠道学习词汇。每周一节阅读课,选取英文报纸中一些文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学生互助合作,教师答疑。然后学生选取一篇文章进行总结和评论。这项作业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好词好句,而且这些词汇都隶属同一主题,便于学生分类记忆积累。此外,可以开展每周歌曲欣赏。学生听歌填词,讨论歌曲所表达的内涵。这样不但能学会目标词,同时还学习了英美文化。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歌曲可以由学生选取。网络上也有大量的英文演讲,可以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演讲让学生反复观看,积累经典词句并写出自己的感想,这也是很好的词汇积累方式。还可以每周让学生看一集美剧,周一进行简短讨论,学生分享最喜欢的一句话。另外提示学生利用各种机会感受身边的英语。例如,让坐地铁的同学分享地铁中的提示语,让学生关注某个英语电视广告,或让学生关注饮料或食物的配料表等。
读写结合:换人称重述故事、给故事写结尾、做出选择并给出理由等读写结合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演绎、重新组织、拓展和迁移等能力。
2.元认知策略
根据奥马利和查莫特的理论,元认知策略包括提前准备(advance organizers)、集中注意(directed attention)、选择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事先练习(advance preparation)、自我监控(self-monitoring)、延迟表达(delayed production)、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元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有意识地使用元认知知识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的安排、计划、管理、监控、调节和评价。它可以协调学习者使用各种策略,学会使用元认知策略的过程也是学生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的过程。不少专家认为学生要想提高学习效果必须学会使用学习策略,而在所有的学习策略中,元认知策略被认为高于其他策略。元认知策略控制着认知策略的使用。学生们一旦学会使用元认知策略,就知道何时、用何种方法、在何种环境下学习新词或复习巩固词汇更有效。元认知策略的核心就是计划、安排、管理、监控、调节和评价。
(1)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
除教师布置的作业以外,学生制订计划、规划自己的词汇学习。学生在计划中应该将所学过的策略列在最前面,如查字典、单词卡、词汇图等,然后写出自己计划用何种方法学习词汇。通过让学生思考复习词汇和使用词汇的方法,不断加深学生对于词汇认知策略的理解和自主使用。
(2)评价。
学完一个单元的词汇,让学生完成评价表。通过自我评价和反思,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单词学习效果,并且更加有意识地使用学习策略。
(3)反思。
1)每日课后反思:学生每天都有整理笔记的作业。通过整理笔记,复习当天所学内容,同时反思掌握不好的知识点。第二天上课前学生两人一组交流,教师答疑。
2)作业反思:写完一篇文章后,学生写一份自我评价。
·本篇文章我用时:_____分钟;
·共计_____字;
·我检查了文章_____遍;
·共计使用新学词汇_____个;
·写这篇文章难、不太难、易。
通过这个评价,学生可以学会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学习效果。另外,这份评价也可以帮助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例如,学生如果认为写作作业很难,那么教师就要思考课堂教学是否不够有效,或者完成作业所需要的台阶搭设得不够充分等。
3)单元学习后反思:及时总结本单元单词学习的优势和不足,并为下一个单元的学习做准备。可以采用列清单的形式。例如,我采用了____词汇策略,效果_____。我准备下个单元尝试_____词汇策略。我共计设计了_____个词汇图,_____个词汇家族等。
4)考试反思:学生考试后要写出考试分析,反思错误点的原因是什么,哪些知识掌握得好,哪些知识需要进一步理解和练习。同样,学生的反思也可以帮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
(4)调整。
通过有意识的反思和评价,学生要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尝试新方法,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朝着自主学习的方向努力。教师可以主动帮助一些学生制订并调整计划。
(5)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学生叙述解题理由。做完练习后,让学生进行题目分析,找出依据,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进行有声思维活动。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指导。教师在提供问题解决策略的同时,提出一些促进学生反省思维的问题,可以采用追问式提问方法,促进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教师不要直接给出答案。
鼓励学生选择学习方式。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包括个体、结对子和小组活动。学生学习形式多样,包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学生作业采取分层方式,使学生有选择余地。作业分层时要注意,不要规定某些学生必须做哪种作业,而要让学生自己选择。
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切忌让学生认为学英语就是背单词。应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电视等多途径学习,课堂上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多种方式奖励、激励学生。
帮助学生调节焦虑情绪。例如,阅读时,学生遇到生词就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无法很好地完成阅读任务。为了帮助学生克服生词障碍进行阅读,阅读课上,对于非障碍词汇教师一定不做处理,鼓励学生带着生词进行阅读。对于障碍词,也要鼓励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
3.社交/情感策略
根据奥马利和查莫特的理论,社交/情感策略包括协作(cooperation)、提问澄清(question for clarification)和求助(question for help)。
因此教师要安排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内共同学习。小组学习有助于学生的相互观察、模仿,相互促进、加深理解,相互激励、鞭策。教师还要创设宽松环境,鼓励学生向他人寻求帮助。
以下是一些小组学习示例。
(1)圆桌法(round table):每小组准备一支笔和一张纸。教师提出问题后,每个学生轮流在纸上写出答案,直到规定时间结束。最后可以进行组内交流或全班交流。此种方法可用于头脑风暴,目的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已有知识。教师设置的问题一定要有多个答案,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案例1】头脑风暴
教师:请在一分钟之内尽可能多地写出与transportation 有关的词汇。学生小组活动:第一位学生写出一个词,传给第二位学生并由其写出另一个词,然后再传给第三位学生……在此期间,如果一个学生不会写,其他学生可以协助说出单词来,但不能帮该学生写出单词。此活动持续一分钟。
教师:一分钟到,各组停笔。
统计各组写出的数目,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写出单词数目最多的组得到教师的奖励,或者全班鼓掌祝贺。
(2)接力循环法(round robin):此活动是圆桌法的变体。教师提出问题后,每个同学轮流说出答案,直到规定时间结束。
【案例2】复习部分
教师:请在两分钟之内说出“外出旅游的注意事项”。
学生小组活动:第一位学生说出一项,第二位学生说出另一项,然后第三位学生说出第三项……此活动持续两分钟。
教师:两分钟到。
统计各组说出的数目,课堂上进行交流,说出项目最多的组得到教师的奖励,或者全班鼓掌祝贺。
圆桌法和接力循环法一般用时很短,适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此活动可以确保小组内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3)随机点号法(numbered heads):小组中四位成员每人都有自己的编号(1~4)。教师提出问题后,四人共同研究。小组讨论时,互相帮助,确保每个学生了解讨论内容。小组汇报时,被叫到编码的学生向全班展示小组共同讨论的内容。
【案例3】课堂讨论环节
教师:请小组讨论“威尼斯商人”中你们最喜欢的人物是哪两位?为什么?时间为三分钟。
学生小组活动:共同讨论,互相帮助,做笔记,保证每个成员参与。
教师:三分钟到。第一组的二号同学请谈谈你们组的看法……第三组的一号同学请你说一说……
圆桌法、接力循环法和随机点号法可以结合使用。由于活动中融入了小组间的竞争和教师检查时的不确定性,学生参与效果较好。
(4)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STAD——Student Teams-Achievement Divisions):该活动分为四步。教师首先就某一话题进行教学,然后进入小组学习阶段,大家互相帮助。之后独立完成对这一教学内容的测试,最后计算成绩时以小组平均分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