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组织的形式
教学效果的优劣除与教师自身的素质有关,还与教师课堂组织的方式有密切关系。教学组织严密能把学生有效地组织起来,充分调动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按照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有条不紊地听课、思考、讨论、发问、实践,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实现。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怎样把一定的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怎样组织好教师和学生,怎样有效地利用教学的时间、空间,怎样发挥教学设备的作用等,这些都是教学形式要解决的问题。教学形式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所采用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不同,教学形式也有所不同。
班级上课制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但过于单一地采用班级授课制可能带来些许问题。如,一方面,即使在同一班级中,我们也不希望把学生当作“规格”和“型号”完全相同的“材料”进行批量加工;另一方面,当代学校的校园环境、技术装备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与人的联系方式。因此,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教学的组织形式正在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值得关注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基于能力差异的分组教学
教师把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根据学习程度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可能会获得不同的学习任务,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进程。或者,学校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把他们编排到不同班级。
2.基于合作的分组教学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帮助学生彼此结成一种合作关系,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些教学小组有时相对固定,有时则根据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灵活组成。
3.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最典型的尝试是美国的帕克赫斯特设计的“道尔顿制”。教学过程不再按班级组织,传统意义上的班级制度被取消,个别指导分工协作取代了集体教学,各科作业室分工协作取代了教室。各科作业室按学科性质设置教学用具,1~2 名教师在相应的作业室里对学生进行个别化的指导,各科教师与学生按月制定“学习公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进度,但是,同一个作业室内的学生会在一起讨论和研究。开放式的教学组织对传统意义上的“课堂”“班级”带来新的挑战。
4.小班教学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中,班级人数往往较多,有40~60 人左右。按夸美纽斯的看法,即使一个班级有300 个人,也可进行集体教学。但是,人数太多,教师通常会感到操作困难,负担过重。小班教学的班级人数一般在20 人以下。较少的人数让教师有可能对教学的过程进行更富有创造性的控制。
5.小队教学
小队教学更侧重于对教师进行组织。采用小队教学的学校,同一个班级当中,往往会出现两个以上的教师,教师以“集体”的形式共同准备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共同完成与学生交流、对话的任务。
6.协同教学
协同教学更加关注家庭的力量,教师、家长、学生组织在一起。协同教学组织方式的出现,对“学校”的传统意义提出了质疑,学校教育开始主动要求全社会的参与。
7.网络化教学
网络化教学的出现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巨大影响。在网络化教学中,教师、学生相互联结的媒介和时空关系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们甚至开始质疑传统学校存在的必要。
8.实践教学
传统课堂里最典型的活动是知识的灌输与接受,但是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只是知识。当实践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时,实践教学的形式开始受到广泛关注。教学的任务是完成一定的活动,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必然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很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