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学习策略的培养

三、语法学习策略的培养

(一)语法学习策略培养的重要性

海姆斯指出,语言首先是交际工具。外语学习要注重培养交际能力、语法能力、社会文化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学习者要具备交际能力、语法能力、社会文化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其中语法能力是基础,对于准确表达和理解至关重要。语法学习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提高。

语言知识(指语音、语法、词汇)和语言能力(指听、说、读、写、译)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对中国学生来说,英语语法规则主要靠学得(learning)而并非习得(acquisition),因为没有良好而充分的英语环境。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建立起语法意识,才能把英语学好、用活。

语法学习固然重要,但因语法规则种类繁多,经常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因而语法学习成了许多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实际上,只要本着实用的原则,与语言运用相结合,语法学习也会富有乐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恰当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在学习中归纳语法规则,在错误中总结语法规律,在交际中使用语法,在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的使用,突出语用意识,在学习过程中经过观察、探究、理解形成概念,探索、掌握和使用适合个人特点的语法学习策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句子层面初步运用,再通过语篇加以巩固。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起到促进理解、监控输出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为学生提供运用语法的机会,秉承“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而能用”的原则,语法教学就能够实现使语言知识与技能融为一体。

(二)目前语法学习中存在的误区

语法学习是困扰很多英语学习者的难题。语法知识单调、枯燥使学习者在课堂学习中缺乏兴趣。目前中学生在语法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误区。

1.学习目的不明确,为了语法而学习语法

很多学生并不明确学习语法的真正目的,只是觉得解题时离不开,所以死记硬背一些语法规则。结果解题能力很强,却不能自如运用。英语语法是英语语言内部结构的一般规则,是研究词形变化和句子结构的科学,是联系词汇与句子的纽带,是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的基础。通过语法学习可以更加有效地掌握语言规律,更好地进行听、说、读、写等综合实践活动。

2.机械记忆语法知识

有些学生过分强调语法的重要性,把大量时间精力用于学习语法辅导教材,或详尽记录教师讲授的语法规则,逐条记忆,却没有真正消化理解,更没有主动运用的意识和能力。因为缺乏有效的实践与运用,他们感觉语法要点繁多庞杂,语法学习是负担,从而导致英语学习无奈而低效。

3.淡化或完全忽略语法学习

受“交际教学法”的影响,有些学生认为只要交际双方能沟通,就达到了英语学习的目的。殊不知,交流过程中,交际双方不会刻意纠正对方的语法错误,结果导致学生讲的始终是蹩脚的英语,不能准确得体地运用英语。“淡化语法”是让学生从语法题海中解脱出来,“活化”语法知识的教学,将语法知识融入情境中,在语境中学习各种语法现象的功能和作用,达到交际目的,而不是忽略语法。

4.未能形成有效的语法学习策略

很多学生习惯了死记语法规则,不注重运用,导致口头、书面表达都会漏洞百出。语法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交际表达的准确性。中学语法规则中的例句都来自课文或听力材料。一旦学习者通过观察、体验、对比、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一步步地去发现、归纳语法规则并加以运用,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语法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三)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法学习原则

《课程标准》把学习策略列为课程目标之一,明确指出: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还提出“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英语语法学习要遵循这些原则,培养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要服从和服务于提高语言实践能力这一总体教学目的。

1.发挥语法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体验性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突出特点。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它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强调身体性参与,重视直接体验,重视感性因素。语法学习应该是学生感受、观察、分析、思考,从而明白事理,掌握规律的过程。在导入环节,学生要积极回忆已有知识;在呈现新知识环节,学生要主动观察、感悟,进而通过自己的体验归纳出语法规则;在复习环节,学生要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一步丰富自身体验,从而巩固并灵活运用。

2.从语用角度学习语法

语法学习的目的是运用语法来表现或实现某些功能,完成对某些话题的表达。语法学习要从语用角度出发,增强学习者的实践意识,不能局限在语法自身的范畴内,而必须与逻辑思维、语言意识、篇章语境、题材体裁、词汇用语和文化联系起来。

拉森-弗里曼(Larsen-Freeman,2005)指出,语法不是一整套规则,而是与听、说、读、写并行的技能。学习者应该从形式、意义和用法三个维度,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利用课堂上创设的符合语言交际的真实情境,把语法规则放在有意义的交际情境中,利用对话、讨论、文段和语篇的方式呈现语法内容或进行操练,从而逐渐形成语感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3.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促理论

英语教材上的语法讲解比较简单、分散,不成体系。所以,教师可以准备一本较详尽的语法书,根据教学进度,结合教材上的语法安排,认真研读相关的语法内容。但是如果脱离实践,学生学习起来势必非常吃力。反过来,如果只重视实践,只处理具体句子,往往不能做到由点及面。所以,最好从具体的典型例句入手,分析出它们蕴含的规律,把抽象的规律具体化,随后再选择一些相关练习多加操练,强化理解。从控制性、半控制性再到自由运用的操练有助于循序渐进地理解目标语法,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4.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归纳总结语法规则

英语学习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教师要引导学生一方面要大胆地使用英语,不怕犯错误;另一方面要注意反思错误原因,从错误中学习。定期总结、归类自己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所犯的错误,梳理总结,认真鉴别,区分这些错误是偶然失误还是因没有掌握某项语法内容而导致的错误,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然后对症下药,争取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同单纯浏览语法书相比,在纠错中学习是知识再理解和强化的过程。通过归纳总结,举一反三,做到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四)语法学习策略的培养方法

学习策略的本质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思维和动作。它对新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存储、新旧知识的整合以及知识的应用等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已被当前中学英语教育界视为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及减轻学生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普通高中英语课标》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

1.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指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包括学习者如何接受语言材料、存储语言材料、组织语言知识、理解语言结构(包括语法关系)、提高语言操作的技能等。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内容:

(1)学会使用学习资源(教材和语法书)。

通过对教材的预习,了解即将学习的语法项目,在课文中找到包含相关语法内容的语句或段落,主动做好预习,确保心中有数,明确听课的重点。

(2)观察、体会并归纳语法规则。

仔细观察文本中含有的语法现象,体会其在上下文中的含义,观察这一语法现象的基本形式,做出自己的归纳和总结。

(3)通过新旧知识的联想内化新知识。

听教师讲解之后,联系以前学习过的内容对新知识进行内化,真正理解语法知识的含义和使用场合,为语言运用打好基础。

(4)在新语境中进行模仿和演练。

在理解语法现象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的体验和模仿,进而形成能力,即可以在恰当场合合理运用所学语法知识,使之为交际服务。

例如,在学习I wish...这一句型时,要求学生读课文并从文中找出表达愿望的句子:

I suppose I was a bit lazy and now I wish I’d done more work, especially in maths.

Sometimes I wish I could phone him and ask for his opinion!

I wish I was as successful as I was with Graham.

My wife often wishes that I had chosen a job with less stress.

I wish they would decrease the size of classes.

学生观察后进行小组讨论,利用上下文体会句型的用法,明确文本中目标语法的意义和功能,体验目标语言现象及其意义,即wish 有时表示愿望,有时表示遗憾,形成初步认识。之后总结归纳出1wish...后的宾语从句需要使用虚拟语气,即did,had done 或would/could do 等形式。然后利用课本上提供的图片进行运用,或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使用1wish...来表达愿望或后悔的心情。

2.调控策略

调控策略又称元认知策略,指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通俗地说,就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的策略。孔子在《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实际上就是指要不断反思。在语法学习中,假设要学习的任务是定语从句。学生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对语法学习有明确的计划。

为学习定语从句做准备,明确在自己的表达中尝试使用定语从句。积极参与定语从句的学习活动,认真观察、归纳,主动运用。

第二,自我管理、监控和评价语法学习过程。

将注意力集中在定语从句的学习上,收集相关信息。

找出含有定语从句的内容,利用上下文语境充分理解这一语言现象。及时复习和巩固,留心含有定语从句的段落或文章。

第三,对语法学习活动有效调控。

明确自己在语法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知识层面还是操作层面?

明确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是语法知识、理解还是表达运用?分析或向教师请教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及时纠正所犯错误。

如果学习者能够制订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每天、每周、每月反思英语课后自己的收获或取得的经验教训,总结归纳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将问题分类整理,思考如何克服改正,这种反思过程就变成了学生提高的过程,也会逐渐形成有效的语法学习策略。

3.交际策略

交际策略是学习者为顺利进行语言交际活动、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语法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明确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具备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除了课堂上教师创造的交际机会,学生自己也必须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有意识地运用所学习的语法知识,不怕犯错误,在错误中不断改进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行动、体验、适应和矫正,学生会逐步获得有效的学习策略。

4.资源策略

资源策略指进行有效利用多种媒体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教学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策略有多种多样的来源,学生充分利用资源是外语学习的重要策略,因为只用一本语法书来学习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语法概念中有很多抽象的成分,死记硬背确实让人头痛,但是如果在网络上利用各种小故事、小视频来学习就会成为乐事。

书籍是学习的重要资源。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过:“与其多读语法书,不如多读文章。”各种英语阅读文章(包括课文)中含有大量的语法素材,它们有机地融合在文章内容中。通过阅读去学习语法、巩固语法,可以学得活,记得牢,比起孤零零地背语法条目要有趣、有效得多。当然,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语法意识和语法敏感性,使自己具备一双敏锐的“慧眼”,灵活运用语法知识来分析理解各种语言现象,善于发现和总结规律,这样才能有助于语法知识的学习。阅读范围越广泛,题材越多样,所接触的语法现象也就越丰富。

同伴也是学习中的好资源,是一条不可忽视的学习途径。因为同伴交往时的心态自由宽松,所以学生间有很多共同话题,他们的谈话也最能反映他们所关心、感兴趣的人、物和事。如果同伴之间可以建立学习共同体,一起确定学习目标、一起研究、一起练习,学生必定会从同伴身上收获很多知识和经验。

总之,学习策略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给予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与机会。重视学习策略的培养,尊重个性发展有助于学生建立并调整适合自己的各种学习策略,使学生想学、乐学,最终达到通过学习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语法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

第一,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目标语法的意义,帮助学生在上下文中充分感知、体验并探究目标语法所表达的准确意义和功能。

第二,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尽量做到:小台阶、高密度、多复现。要做到分散难点,循序渐进,示范引领,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给予语言支持。

第三,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应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有时间自主探究语言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