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活动方式的优化策略

二、课堂活动方式的优化策略

开展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能吸引学生参与的活动,才是使课堂教学真正充满持久活力的源泉。课堂活动方式的优化可采用如下三种有效策略:

1.信息差策略

信息共享体现了人的一种普遍心理需求,有效地开展英语交际性活动的关键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有信息差(information gap),有了信息差,学生就有强烈的参与交际的需要和欲望。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创设信息差,使每一个学生带着渴求获得信息和交流信息的心理去学习和运用英语,从而获得语言能力。教师所提问题要尽可能做到没有现成的答案,避免太多的单调乏味的“明知故问”。如在小组活动时,教师可以让一名学生根据本班某同学的相貌特征、衣着进行描述,请其他同学猜出他所描述的是谁。

2.尊重差异策略

学生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在班级授课制“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中,在固定的时间内,对同样的教学内容,按划一的要求,用统一的授课方式,必然会产生一部分尖子学生“吃不饱”,而一部分后进学生“吃不了”的现实。这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或没有机会,或没有能力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活动开展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在目标、讲授、操练、提问、练习、测试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运用不同的方法,并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努力尝试达到更高一级的目标。活动中可以让学生组成异质小组,无论是朗读、对话、答问等都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能参与活动者都予以加分,这样,人人都有用武之地,全体学生的参与使课堂气氛热烈活跃,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3.超常规策略

激发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课堂活动时,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框框。如提倡在课堂上争辩问题;允许学生上课不举手站起来就发言;上课时与学生共同讨论,让学生选择教学活动的方式。在课堂教学方式的组织上,要力戒程式化。如教师可提前两三分钟到教室,在与学生的聊天中往往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教学话题。在课桌椅的摆放上,可以既用“秧田式”,也用“半圆式、舞台式、圆桌式”;学生活动可以三人一组,也可以四人一群;可以坐,也可以站;还可以运用社团语言学习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学生围成一圈,形成协商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