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语课程资源

一、英语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不单指一套或几套教材,它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教学过程中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的总和。英语课程资源指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实施英语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物质条件和包括环境、氛围等在内的其他非物质条件。物质条件方面的资源主要包括英语教材、教学设施、书刊、音像产品以及网络信息等;非物质条件方面的资源主要有学生、教师、家长和有助于英语课程实施和发展的一切可利用的人文环境和智力资源。

高中英语学习的资源极其广泛。立足教材,在创造性利用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其他可以进入教学领域的有效资源是高质量教学的保障。教师是教材的实施者、组织者,教师的教学观、知识观和学生观都会影响他们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和开发。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同一种资源具备多种利用价值。在不同的教师眼中,同样的资源会有不同的利用价值。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

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是适应新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要求,也是教师作为新的研究型教育人才的体现。杜威在20世纪初就认识到了教师对课程的潜在贡献,他认为教师是尚未开发的巨大的课程资源。教师不再是忠实地执行“自上而下”的课程设计的匠人,而是一个有技能的实践者,有反思能力的教育者。教师不再孤立于课程及其资源之外,而是成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为教育服务,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榜样,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课程资源进行学习,因为学生对多种课程资源的利用取决于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法,学生就使用什么样的学法。教师和学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资源如果由师生共同开发,就会是一个非常丰富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经验等都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让它们进入教学过程,就成为有效的、活的课程资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留下回味的空间;鼓励学生的亲自参与,自我探究,并与学生一道亲临知识的生产过程。

高中新课程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英语标准》的内容标准规定,除教材以外,要保证学生足够的课外阅读量:七级要求累计达到23 万词以上,八级要求达到30 万词以上。因此课程标准强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计算机和网络资源,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自己的英语教学网站、开设网络课程,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教师要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并合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英语教学资源,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这是21世纪对人才的新要求,也是促进师生教与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互联网络上提供了丰富、全面、高质量的英语教育资源。在互联网上,师生可以找到趣味性强、知识性强和时事性强的阅读材料。一些网站如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室,英语学习方法和资源,中国英语教研网等既提供了可直接收听的英语节目,如英语新闻或者成语故事等听力材料,也有阅读、语法和作文的训练,还有专家提供疑难解答,对教师和学生都很有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强化学生从包括网站等各种资源中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提供一个主题,然后对学生们从各个信息源搜集到的材料进行汇总和归纳,对学生的自我探索予以鼓励。久而久之,自主的学习就变成了一种习惯。网络空间中含有大量英语资料,这些资料是任何一座图书馆都无法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得天独厚,极具广泛性,类型多样,内容全面,有文化、体育、保健、娱乐、历史、地理、生物、科技、环保等多方面知识;在形式上则有新闻报道、报纸杂志、原版读物、图片图表、分析推理等,涵盖了高中教材所涉及或是学生所关心的话题,且可以从多种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多的大中型网站一般都有搜索引擎,如sina,sohu,google,baidu 等,只要输入关键词语,就可以进行快速搜索,速度快捷的搜索引擎大大方便了教师选材,而且材料鲜活,易于更新。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中阅读材料往往陈旧、过时,而网络上不断更新的动态数据可以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相关资料。如学习课文The Olympic Games时,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奥运会的新闻及背景知识;再如,课文New York 中有大量的篇幅谈论双子塔,教师可从美国相关网站上找出“9·11”事件的报道作为补充阅读材料。这可以使学生真正领会到通过阅读了解热点问题的乐趣。对较窄的主题可以采用大型搜索引擎,但对一个相对宽泛主题则应选择分类的网站进行查询,以避免在数千个甚至数万个结果中进行二次选择的艰辛。

当然,网络材料并不一定都很健康有益,难度不一定适宜,教师应进行初步的筛选,然后根据设计意图进行再加工(如注解或替换部分生词、设计阅读任务等)。科学组合后的材料可以在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补充文化知识的同时,通过激发阅读的自主性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合理地利用新的课程资源,教师除了更新教材观和学生观之外,还要更新知识结构,掌握过硬的网络使用技术,同时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般说来,教师对于英语的交际文化(如问候、邀请、称赞、致谢、道歉、求助等)更为熟悉,而对于知识文化(如宗教、社会、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则了解不多。《英语标准》中对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例如:八级目标要求理解常用典故、传说,要求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及大众传媒情况等。这些目标需要英语教师在课上结合教材内容及所教学生的特点进行适时的介绍。如果教师对相关知识没有较为系统的了解,则难免会在教学中疲于应付。

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中英语教科书,除结构处理与活动设计上进一步体现任务型教学思想外,还增加了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与素材。教材中渗透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环保等多种学科知识,而且大量活动需要师生共同结合课内外相关知识来进行。显然,一个兴趣单一、知识面窄、求知欲差的教师绝不可能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阅读适当的英文报刊来拓宽知识视野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做到因地制宜,注重实效,而不是盲目地开发,一味地增加学生及家长的负担,要有效利用有意义的资源,避免资源浪费。目前,有些学校在实施“英语大课堂”的活动中,建立了英语阅览室、英语听音室和英语广播站,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英语学习和实践,对英语教学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更好地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

教学资源和手段并不是越复杂越好。有的教师在上课时,使用了多种教学资源,学生看得眼花缭乱,一节课下来倒是新鲜,只是忘记了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要避免偏重学科知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忽略学科知识的新进展和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积极而有创造性地利用多种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打破教材的束缚,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此外,教师要把住各种教辅资料的质量关,防止粗制滥造的书刊资料进入课堂和学生的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