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分析与教学
(一)词汇的分类
教学前,教师要依据以下方法分析词汇,将词汇分类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1.课标词
课标词指单词表中除去标注“△”以外的所有词汇。教师可以根据词汇的不同处理方法将词汇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辨认词:意思具体明了的词,如ankle,computer 等实物词,放在任何语境中意思都不会改变。
理解词:抽象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多义词、有搭配需求的不常见词、凭汉语释义不足以理解的、学生理解有困难的词,如glory 为抽象名词,figure为多义词。
构句词:有构句功能的词,搭配活跃的词,从汉语表面看对搭配有误解的词。例如,The film appeals to me.I appealed to the court.同是appeal to,使用的场合和意义相差很大。
构词词:有词形变化的词,如editor,evidently。
2.词频
《北京市普通高中会考考试说明》中对词频进行了标注,5 级为最常用词,1 级为最不常用词。另外,英语最常用词表(A General Service List-West 1953)也是一个很好的依据。这两个标准可以帮助教师确定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
3.积极词汇与消极词汇
杜夫认为,积极词汇为学生理解并会使用的词,而消极词汇为学生在文章中能够理解的词。由此看出,积极词汇是学生在口头和笔头产出能够熟练使用的词,消极词汇是学生在阅读中可以辨认和理解的词。
4.障碍词
障碍词指影响一节课理解或输出的词汇。例如,阅读课上不处理某个词,学生就无法理解文章内容,或者不处理该词学生就无法完成本节课的输出(口头/笔头表达),那么这个词就是障碍词。障碍词可能是新词也可能是旧词。每个学生的障碍词可能会有所不同。
(二)词汇教学的原则
中学课堂上的词汇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直观性原则:使用图片、实物或用英语释义进行词汇教学。学生将词汇与图片实物建构起意义关联,不易遗忘。英语释义有利于学生理解词汇。
语境性原则:词汇教学与语境相结合,词不离句。词汇教学还可以与语法相结合,与交际相结合。学生词汇学习和记忆有了依托,遗忘率降低。
重点突出原则:词汇教学中不必面面俱到,只解决突出问题和难点。因此教学前的词汇分析尤为重要。每节课要有词汇学习重点,但同时也要遵循弹性原则,即教师随着课堂的变化及时调整词汇教学计划。
复现性原则: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不及时复习,所学新知识在一天后的遗忘率高达75%。学生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不感兴趣或不需要的材料。因此,教师要制订方案,有计划地复现已学词汇。
以学生为中心原则: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示学生英语就在生活中,要随时随地学习和运用英语词汇。
文化性原则:词汇教学与文化相结合。学习语言就是学习文化。因此教师要注重文化和词汇教学相结合。
(三)依据课时目标确定适当的词汇教学方法
1.阅读课
阅读课的教学重点是获取信息而不是词汇教学,因此处理词汇数量不宜过多,时间也不宜过长。教师要事先划分障碍词与非障碍词。非障碍词可以忽略处理,留在以后课时再说。而障碍词可以在读前、读中、读后分阶段处理。
第一,依据直观性原则:读前处理一些上下文无法猜出,又直接影响阅读的词。
1)图片或实物呈现:ankle;carriage 等。
2)中文注释法:术语类词汇可以直接给出中文。教师也可将这些词汇做成一个迷你字典放在屏幕上,让学生阅读时参考借鉴。
3)定义法:可以使用学生已学词汇、同义词或反义词进行解释。例如,severe:very serious;attend:to take care of。
第二,依据语境性原则:读中根据上下文猜词,语境要充分。另外,猜词要有依据,如通过上下文解释、同义词、反义词、举例、上下文情境等。猜词时一定要让学生给出猜测依据。
例1(人教版模块5 第二单元):
People may wonder why different words are used to describe these four countrie:England,Wales,Scotland and Norther Ireland.You can clarify this question if you study British history.
根据上文语境,我们可以知道question 就是上句提到的问题,上句中用到了wonder,那么clarify 的意思也可以很容易猜出。
例2(人教版模块5 第四单元):
We say a good journalist must have a good “nose” for a story.That means you must be able to assess when people are not telling the whole truth and then try to discover it.
根据That means...这句解释,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推出have a good“nose”的含义。
第三,依据以学生为中心原则:读后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自主时间(3~4 分钟),让学生记忆词汇,进行内化,或者进行小组交流,并给出一定的教师答疑时间。
第四,根据复现性原则:教师在本节课的作业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使用刚学过的一些词汇,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内化过程。例如,学完Sightseeing in London,可以让学生写作“The 3 places l would like to visit in London”,这样学生就会自主选择课文中的一些信息,并使用一些词汇进行信息的传达。又如,学完Copernicus’revolutionary theory 之后,可以让学生写作“Is it right for Copernicus to be so cautious?”,学生不但要传达信息还要表达观点。这些笔头作业可以作为下一节课的热身部分让学生进行小组口头交流。
2.词汇课
选词不宜过多,不超过7 个,词汇均选自积极词汇。经过第一节阅读课,学生已经初步接触、理解和记忆了新词。设置词汇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重点了解一些词汇的应用并熟练使用这些词。所选词汇应为:多义词(通过多个例句让学生掌握其不同含义)、构句词(通过多个例句让学生总结、体会并掌握其构句特点和用法)、理解词(意义需要在语境中反复体会的词)等。
词汇的提取:通过回答问题,找出目标词所在的句子。(语境性原则)
Question:What was his first problem when he traveled to the future?
Answer:He was hit by a lack of oxygen.
教师将含有目标词lack 的句子呈现在幻灯片或黑板上。
词汇的体验与归纳:对于构句词与多义词,教师应至少给出三个例句,让学生体验并归纳其用法(语境性原则)。在幻灯片屏幕上呈现三个例句,目标词标红,让学生理解并总结lack 的用法。
·I was quite disappointed by her lack of interest in my suggestions.
·Lack of money accounts for her discontinuing her studies.
·Lack of education causes a lot of problems.
下一屏呈现另外三个例子,目标词涂红,让学生理解并总结lack 的用法。
·His remarks lack point.
·I know that I wasn’t a willing student and I shouldn’t have been so difficult at school,but it was probably because I lacked confidence in myself.
·He lacks knowledge of technology,and that’s why he doesn’t know what to do.
词汇的内化:课上一定要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去记忆。教师可以适当设置练习,让学生填空、选词填空或完成句子,巩固所学词汇。
词汇的使用:将所有所学的目标词混合在一起进行练习,可以采用选词填空、完成句子、翻译句子等方式。教师也可以设置围绕话题的口头练习,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输出。
词汇的巩固:教师设计的作业一定能够使用到目标词。例如,词汇定义、设计字谜、词汇故事,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选词填空或造句等。作业一定要分层,由学生自主选择。
3.其他课
词汇的回忆、提取与复现非常关键,因此每一节课都要有意识地复现刚刚学过的词汇。可以采取如下方式。
第一,利用单词网(word web),学生进行头脑风暴(brainstorm)。例如,教师可以给出核心词newspaper,学生回忆提取相关词。
第二,单句或段落中使用下划线复现已学词,并对其进行翻译。例如:
Waste is collected,sorted and recycled nowadays,but in the future,it is disposed of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ecology.
Representatives working in space settlements will monitor the manufacturing of goo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