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为加强国家宏观生态环境管理和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迫切需要摸清全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掌握过去生态环境变化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由国务院批准,经财政部同意,国家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开展了第二次“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工作,以加强国家宏观生态质量的管理力度。

2011年国务院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国家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作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被列为总项目的一个重要专题对其进行生态环境十年变化遥感调查与评估。

本书是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专题项目调查和评估的基础上,以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桂黔滇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阿尔金草原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川滇森林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藏东南高原边缘森林生态功能区6个重点生态功能区作为调查和评估对象,最终汇编而成。以重点生态功能区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遥感解译数据和2000~2010年的生态参数为主要数据基础,并在分析生态功能区的社会经济特征、生态系统格局、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基础上,评估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在2000~2010年间动态变化,识别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问题,综合评估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提出生态功能区生态监管的对策建议,为保护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提供了科技支撑和决策依据。本书中每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均包括6章内容:第1章,通过资料搜集的方法,以县域为单元,调查搜集2000~2010年的经济社会信息,分析研究期间经济社会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第2章,利用遥感数据,对功能区的生态系统构成、特征、变化以及生态系统质量进行了评价;第3章,通过筛选出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模型,根据每个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特点选取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对其进行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辨识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显著变化;第4章,基于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状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2000~2010年间变化的分析结果,并根据各个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及变化情况,分析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成因;第5章,基于对功能区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状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结果,并根据各个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及变化情况,分析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成因,对功能区进行了生态环境状况的综合评估;第6章,总结了功能区的评估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望本书能为保护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和管理,以及保护、恢复和提高区域水源涵养、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提供技术支撑。

在本书完成之际,要特别感谢“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总体组给予的数据支持;感谢环境保护部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还参考了相关科研人员的著作文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衷心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热情支持和编辑们的辛勤工作。由于科研技术水平有限,在此书编辑过程中难免有错误和纰漏之处,敬请读者谅解,并热忱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