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1.3.2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1)经济发展趋势

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2000~2010年的地区生产总值有一定程度的增加,2000~2010年间增长了4.85倍,与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相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05倍),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各县2000~2010年的GDP增长率忻城县、乐业县、凤山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天峨县、天等县、册亨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马关县、文山县、广南县、富宁县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县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天峨县2000~2010年间的经济发展最快,2000~2010年间经济增加了10.59倍。该功能区的人均GDP在2000年为1966.35元/人,2010年增加到8298.95元/人,2000~2010年间增加了6332.6元/人,增加了4.22倍,高于全国的人均GDP增长率平均水平(3.83倍)。其中,天峨县的人均GDP增长率最高,为8.72倍。如图2-1-6和图2-1-7所示。

978-7-111-60030-5-Part02-6.jpg

图2-1-6 各县GDP增长率

978-7-111-60030-5-Part02-7.jpg

图2-1-7 各县人均GDP增长率

2000~2010年间,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的GDP和人均GDP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该功能区的人均GDP在2000年为1966.35元/人,2010年增加到8298.95元/人,2000~2010年间增加了6332.6元/人,增加了近4.22倍。可见,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的人均GDP2000~2010年间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人民经济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如图2-1-8和图2-1-9所示。

(2)产业结构变化

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2000~2010年间的三产比例有所调整。2000年、2005年、201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分别为87.06亿元、124.22亿元、206.96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37%、29%、22%,一产所占比例变化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增加值分别为53.91亿元、104.11亿元、276.37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23%、24%、30%,二产所占比例呈增加的趋势;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93.16亿元、200.48亿元、452.78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40%、47%、48%,三产所占比例呈增加趋势,在200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例达到最大。如图2-1-10所示。

978-7-111-60030-5-Part02-8.jpg

图2-1-8 GDP变化图(2000~2010年)

978-7-111-60030-5-Part02-9.jpg

图2-1-9 人均GDP变化图(2000~2010年)

978-7-111-60030-5-Part02-10.jpg

图2-1-10 三产比例变化图(2000~2010年)

(3)人口变化

2000年该地区的人口总量为981.3万人,2010年达到1128万人,增加了约146.7万人,增幅为14.95%,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5.8%。2000~2010年间,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的人口增长速度很快,其中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人口增长最快,由2000年的107万增加到2010年的139万,人口增长率为29.91%,忻城县的人口增加最慢,由2000年的40万增加到2010年的42万,仅增加了2万人,增速为5%,除忻城县的人口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县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图2-1-11所示。

978-7-111-60030-5-Part02-11.jpg

图2-1-11 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各县人口增长率图

2000~2010年间,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人口呈增长的趋势,人口密度也呈现出略微增加的趋势,在2000~2006年间,人口密度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自2006年之后高于全国平均人口密度水平。如图2-1-12和图2-1-13所示。

978-7-111-60030-5-Part02-12.jpg

图2-1-12 人口变化图(2000~2010年)

978-7-111-60030-5-Part02-13.jpg

图2-1-13 人口密度变化图(2000~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