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建议

6.2 建议

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以水土保持为主要功能类型,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了关于本功能区“封山育林育草,种草养畜,实施生态移民,改变耕作方式”的发展方向,综合社会经济形势、生态环境状况提出以下建议。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地区经济均衡发展

在2000~2010年间,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的经济保持稳步快速增长,2000~2010年间功能区GDP增长了4.85倍,但与全国经济相比,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且功能区各县的人均GDP相差较大,部分县的产业结构出现了“三、一、二”不合常规的变化趋势,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本功能区自身特点出发,分析和识别影响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立足区域经济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地方适宜产业,加大对贫困区县的经济扶持力度,推动功能区经济均衡发展。

(2)加大水土流失防治力度,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以岩溶环境为主的特殊生态环境系统,生态脆弱性较高,土壤侵蚀较为严重,而土壤侵蚀是土地退化的根本原因,也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桂黔滇生态功能区整个区域里均存在被侵蚀面积,强烈侵蚀面积呈现增加趋势,必须加大对土壤侵蚀的综合防治力度,在保证整个功能区土壤侵蚀治理的同时,针对侵蚀较强烈的局部区域,要给予重点分区治理,建立资金、工程等配套措施。同时要加强整个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管理和监督,严防新的水土流失面积的产生,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3)合理推进生态移民,加大扶贫力度

生态移民是为了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实施生态移民不仅有利于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建议结合当地生态补偿和奖励政策,对生态环境极其恶劣,喀斯特石漠化较为严重,地形地貌较为危险,资源较为贫乏地区的人口,有计划、合理地向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环境较为稳定的地区转移,减少过多人口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使植被得以恢复,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同时,要加大对转移地区的扶贫力度,集中财力、物力发展转移地区的社会经济,提高转移人口就业渠道,解决人们生活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