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1)经济发展趋势
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2000~2010年的地区生产总值有一定程度的增加,2000~2010年间增长了3.03倍,但与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相比,低于全国增长率(4.05倍),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缓慢。各县2000~2010年的GDP增长率除巫山县、兴山县、奉节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区县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夷陵区2000~2010年间的经济发展最慢,2000~2010年间经济仅增加了2.2倍。该功能区的人均GDP在2000年为3722.87元/人,2010年增加到11080.69元/人,2000~2010年间增加了7357.82元/人,增加了近3倍,但低于全国的人均GDP增长率(全国增长率3.83倍)。其中,夷陵区的人均GDP增长率最低,仅为2.36倍。见图1-1-6。
图1-1-6 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各县GDP增长率
2000~2010年间,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的GDP和人均GDP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2007~2010年增幅显著高于2000~2005年增幅,在2006年呈现略微下降的趋势。该功能区的人均GDP在2000年为3723元/人,2010年增加到11081元/人,2000~2010年间增加了7358元/人,增加了近3倍。可见,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的人均GDP2000~2010年间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见图1-1-7~图1-1-9。
图1-1-7 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各县人均GDP增长率
图1-1-8 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GDP变化(2000~2010年)
图1-1-9 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人均GDP变化(2000~2010年)
(2)产业结构变化
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2000~2010年间的三产比例有稍微调整。2000年、2005年、201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6.07亿元、74.63亿元、139.32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24%、29%、24%。其中,一产所占比例变化趋势不明显;第二产业增加值分别为88.84亿元、93.42亿元、276.35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47%、56%、48%,二产所占比例呈先微增后微降的趋势;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55.35亿元、93.3亿元、161.64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29%、55%、28%,三产所占比例先呈增加后下降趋势。整体而言,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2000~2010年间的三产比例变化趋势不是很明显。见图1-1-10。
图1-1-10 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三产比例变化(2000~2010年)
(3)人口变化
2000年该地区的人口总量为511.06万人,2010年达到521万人,增加了约10万人,增幅为1.9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8%)。2000~2010年,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的人口增长速度均很慢,有的区县甚至出现负增长,人口增长率除巫山县、奉节县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县都远远低于全国水平,其中夷陵区人口下降了-7.14%,为功能区中最低,呈现负增长。见图1-1-11。
图1-1-11 三峡库区生态功能区各县人口增长率
2000~2010年,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人口呈波动增长的趋势,人口密度基本保持不变,且明显高于全国增幅。见图1-1-12和图1-1-13。
图1-1-12 三峡库区生态功能区人口变化(2000~2010年)
图1-1-13 三峡库区生态功能人口密度变化(2000~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