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  土壤保持量

3.1.4 土壤保持量

潜在土壤侵蚀量与实际土壤侵蚀量之差USLE=R×K×LS×(1-C×P),即为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量,其中潜在土壤侵蚀量为R×K×LS,实际土壤侵蚀量为R×K×LS×C×P。2000年、2005年、2010年藏东南生态功能区土壤保持功能计算结果略。

从表6-3-4中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2000~2010年研究区内土壤保持量呈上升趋势,平均保持量在27567.20~44105.42t/km2,保持总量在2.70×109~4.32×109t。其中,2010年的土壤保持量最高,而2000年和2005年相差不大。

6-3-4 藏东南功能区土壤保持量统计

978-7-111-60030-5-Part06-56.jpg

土壤保持量的大小直接与降雨侵蚀力、地表植被覆盖度和水土保持措施相关。当降雨侵蚀力较强时,地面的潜在土壤侵蚀量便相对较高,但是如果地面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措施,且植被覆盖度较好,土壤保持量便会较高。由于降雨侵蚀力同时正向影响侵蚀量和保持量,因此土壤保持量较大的地区有可能侵蚀量也会比较大。藏东南地区区县处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夏季受海拔落差大,夏季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降雨丰富集中。土壤保持量在2010年达到最高,且呈现西低东高的格局。为了判断保持功能的变化,研究采用平均保持量与侵蚀模数的比值进行判定:平均保持量/侵蚀模数。其数值越大,表明土壤保持功能越强。该比值2005年最高,2010年最低,说明功能区土壤保持功能在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