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主要结论

6.1 主要结论

2000~2010年间GDP增加了7.7倍,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05倍),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快;2000年、2005年、2010年三产比例分别为39∶28∶33、37∶24∶39、32∶47∶21,在2000~2005年第一、二产业下降,第三产业增加,2005~2010年第二产业增加比例较高,第三产业下降;研究期间,功能区内人口增幅为20.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8%);功能区内城镇化水平较低。

从生态系统类型构成及转变结果看,阿尔金草原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大于74%的面积为荒漠,草地生态系统的面积占功能区面积的20%,而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及其他类型面积相对较少,从2000~2010年间,各生态系统类型的面积变化不大,草地、荒漠面积略有下降,减少面积比例分别为0.1%、0.3%。湿地、农田、城镇的面积均有少量增加,其中城镇面积约增加2倍。

该生态功能区的森林、灌丛、草地植被覆盖度较低,均在3%以下,且在2000~2010年间除灌丛植被覆盖度有所下降之外(2.73~2.43),草地覆盖度(1.68~2.81)、森林覆盖度(0.79~1.97)均有所增加,且各类型植被覆盖度的高等级面积均增加,植被好转;在此期间,森林、草地的净初级生产力也均有所增加,森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从2000年的37.44gC/(m2·a)增加到2010年的46.2gC/(m2·a),草地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从2000年的51.02gC/(m2·a)增加到2010年的60.83gC/(m2·a),灌丛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从2000年的51.74gC/(m2·a)下降到2010年的45.21gC/(m2·a)。

阿尔金草原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以防风固沙为主要功能类型,在2000~2010年间,功能区内防风固沙功能略有减弱,生境质量指数75%的面积处于低等级,且在研究期间有所减少,高等级面积有所增加,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略有增加。

2000~2010年,阿尔金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综合得分分别为0.5665、0.5931、0.5961,处在一般级别,在研究期间综合指数呈现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