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建议
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以水土保持为主要功能类型,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提出了关于本功能区“巩固移民成果,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方向,综合以上评估结果及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以下针对性对策和建议。
(1)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需求
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来讲是要加强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主体功能的提升,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建立协调统一的生态环境管理系统。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地跨湖北省和重庆市,受地方政策、区域内不平衡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对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也各不相同。因此,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在资源开发、经济发展过程中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稳定发展。
(2)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国家最为特殊的生态功能区之一,这一区域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该区域为长江流域提供者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规模不断扩大,大部分工业用地是由耕地和城市绿化用地转变而来的,使植被覆盖面积减少。虽然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的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有所好转,但是局部地区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还较为严重,不同程度干扰了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加强三峡库区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方法以应对新问题和新情况,全面推广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3)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制定和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三峡工程建设后特别是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虽然三峡工程自开始建设起就非常重视对库区的保护和恢复,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政策和措施,但生态环境问题还比较突出。因此,重视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因地制宜提高三峡库区的森林面积,改善库区水资源的利用,提高整体生产力和生态承载力。划分生态红线禁区,加强生态环境管理,禁止乱砍滥伐,减少人类经营活动对天然植被的破坏。建立系统的生态决策体系,形成科学的生态管理方式,完善实时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制定和落实合理科学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使三峡库区充分发挥长江流域生态屏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