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 人为胁迫因素
2025年10月13日
5.2.2 人为胁迫因素
(1)人口增加,超载过牧加速了生态环境的退化
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地处农牧交错区,生态系统比较脆弱。2010年人口达到100万人,人口密度为10人/km2,地广人稀,经营粗放。人口增长率为5.79%,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当,人口增加相对较快,过多的人口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强度,尤其对草原的垦殖,旱作坡耕地的不断扩张,超载过牧,更是加大了对草原的破坏。由于当地基础设施和经营方式比较落后,无论是农业区还是牧区,经营比较粗放,过多追求畜牧业数量,致使草场超载严重,天然草场退化,对土地资源的利用违背了草原的自然特点。

图4-5-3 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气候变化相关性分析

图4-5-3 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气候变化相关性分析(续)
(2)工业企业的发展加速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随着近年来人类活动的干扰,功能区内建设用地扩张,矿业、工业的迅猛发展,致使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表4-5-1中给出了2000~2010年非自然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类型的相互转化,其中正值表示列数值增加,负值表示列减少。从表4-5-1中可以看出,人类主导的生态系统类型中,耕地的面积在2000~2010年间减少了41.8km2,居住用地增加了30.4km2,而工矿用地增加了111.1km2,自然生态系统向非自然生态系统的净转化面积为99.7km2。从减少的自然生态系统可以看出,虽然期间有耕地转化为草地,但是草地向人类主导的生态系统的净转化面积最大,为82.9km2,森林和湿地有少量减少。上述分析说明生态功能区2000~2010年间农业活动强度减弱,而建筑用地、工业和矿业活动强度在增加,主要是侵占草地生态系统,破坏草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表4-5-1 2000~2010年耕地与建设用地变化分析 (单位:k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