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篇 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状况调查及遥感动态评估
第1章 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1.1 地理位置
1.2 自然环境概况
1.2.1 地形地貌
1.2.2 气候条件
1.2.3 土壤类型
1.2.4 植被状况
1.2.5 资源状况
1.3 重点生态功能区社会经济变化分析
1.3.1 社会经济现状
1.3.2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1.4 城镇化建设
第2章 生态系统状况调查与评估
2.1 生态系统构成特征及变化分析
2.1.1 生态系统类型及构成分析
2.1.2 生态系统类型动态变化分析
2.2 景观格局特征分析与评价
2.2.1 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2.2.2 自然生态系统格局特征分析
2.3 生态系统质量分析
2.3.1 植被覆盖度
2.3.2 净初级生产力
第3章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3.1 水土保持功能
3.1.1 土壤保持参数因子
3.1.2 土壤侵蚀分布
3.1.3 土壤侵蚀模数分级与土壤侵蚀级别变化转移矩阵
3.1.4 土壤保持量
3.2 水源涵养功能评估
3.2.1 水源涵养功能分析
3.2.2 水源涵养能力动态变化分析
3.3 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评估
3.3.1 生境退化程度分析
3.3.2 生境质量分析
第4章 生态系统状况综合评估
4.1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4.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1.2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4.2 指标标准化处理
4.3 指标权重确定
4.4 综合评估方法
4.5 综合评估标准
4.6 综合评估结果
第5章 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分析
5.1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2 成因分析
5.2.1 自然因素
5.2.2 人为胁迫因素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建议
第二篇 桂黔滇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状况调查及遥感动态评估
第1章 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1.1 地理位置
1.2 自然环境概况
1.2.1 地形地貌
1.2.2 气候条件
1.2.3 河流水系
1.2.4 植被状况
1.2.5 资源状况
1.3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3.1 社会经济现状
1.3.2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1.4 城镇化建设
第2章 生态系统状况调查与评估
2.1 生态系统构成特征及变化分析
2.1.1 生态系统类型及构成分析
2.1.2 生态系统类型动态变化分析
2.2 景观格局特征分析与评价
2.2.1 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2.2.2 自然生态系统格局特征分析
2.3 生态系统质量分析
2.3.1 植被覆盖度
2.3.2 净初级生产力
第3章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3.1 水土保持功能评估
3.1.1 土壤保持参数因子
3.1.2 土壤侵蚀模数
3.1.3 土壤侵蚀模数分级与土壤侵蚀级别变化转移矩阵
3.1.4 土壤保持量
3.2 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评估
3.2.1 生境退化程度分析
3.2.2 生境质量分析
第4章 生态系统状况综合评估
4.1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4.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1.2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4.2 指标标准化处理
4.3 指标权重确定
4.4 综合评估方法
4.5 综合评估标准
4.6 综合评估结果
第5章 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分析
5.1 生态环境问题诊断
5.2 成因分析
5.2.1 自然条件先天的特殊性
5.2.2 人为胁迫因素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建议
第三篇 阿尔金草原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状况调查及遥感动态评估
第1章 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1.1 地理位置
1.2 自然环境概况
1.2.1 地形地貌
1.2.2 气候条件
1.2.3 河流水系
1.2.4 资源状况
1.3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3.1 社会经济现状
1.3.2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1.4 城镇化建设
第2章 生态系统状况调查与评估
2.1 生态系统构成特征及变化分析
2.1.1 生态系统类型及构成分析
2.1.2 生态系统类型动态变化分析
2.2 景观格局特征分析与评价
2.2.1 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2.2.2 自然生态系统格局特征分析
2.3 生态系统质量调查与评价
2.3.1 植被覆盖度
2.3.2 净初级生产力
第3章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3.1 防风固沙功能评估
3.1.1 防风固沙功能分析
3.1.2 防风固沙功能动态变化分析
3.2 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评估
3.2.1 生境退化程度分析
3.2.2 生境质量分析
第4章 生态系统状况综合评估
4.1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4.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1.2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4.2 指标标准化处理
4.3 指标权重确定
4.4 综合评估方法
4.5 综合评估标准
4.6 综合评估结果
第5章 生态环境问题及驱动力分析
5.1 生态环境问题诊断
5.1.1 草地质量总体偏低,面积减少
5.1.2 生态空间有缩小趋势,人类占用未得到有效控制
5.1.3 防风固沙功能减弱,土地沙化仍较严重
5.2 成因分析
5.2.1 气候因素
5.2.2 人为胁迫因素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建议
第四篇 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状况调查及遥感动态评估
第1章 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1.1 地理位置
1.2 自然环境概况
1.2.1 地形地貌
1.2.2 气候条件
1.2.3 土壤类型
1.2.4 植被状况
1.2.5 资源状况
1.3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3.1 社会经济现状
1.3.2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1.4 城镇化建设
第2章 生态系统状况调查与评估
2.1 生态系统构成特征及变化分析
2.1.1 生态系统类型及构成分析
2.1.2 生态系统类型动态变化分析
2.2 景观格局特征分析与评价
2.2.1 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2.2.2 自然生态系统格局特征分析
2.3 生态系统质量分析
2.3.1 植被覆盖度
2.3.2 净初级生产力
第3章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3.1 防风固沙功能评估
3.1.1 防风固沙功能分析
3.1.2 防风固沙功能动态变化分析
3.2 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评估
3.2.1 生境退化程度分析
3.2.2 生境质量分析
第4章 生态系统状况综合评估
4.1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4.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1.2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4.2 指标标准化处理
4.3 指标权重确定
4.4 综合评估方法
4.5 综合评估标准
4.6 综合评估结果
第5章 生态环境问题及驱动力分析
5.1 生态环境问题诊断
5.1.1 森林质量有所下降
5.1.2 草原生态恢复不显著
5.2 驱动力及成因分析
5.2.1 自然条件差
5.2.2 人为胁迫因素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建议
第五篇 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变化调查与评估报告
第1章 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1.1 地理位置
1.2 自然环境概况
1.2.1 地形地貌
1.2.2 气候条件
1.2.3 土壤类型
1.2.4 河流水系
1.2.5 植被状况
1.2.6 资源状况
1.2.7 环境状况
1.3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3.1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3.2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1.4 城镇化建设
第2章 生态系统状况调查与评估
2.1 生态系统构成特征及变化分析
2.1.1 生态系统类型及构成分析
2.1.2 生态系统类型动态变化分析
2.2 景观格局特征分析与评价
2.2.1 景观格局特征分析与评价
2.2.2 自然生态系统格局特征分析
2.3 生态系统质量调查与评价
2.3.1 植被覆盖度
2.3.2 净初级生产力
第3章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3.1 水土保持功能评估
3.1.1 土壤保持参数因子
3.1.2 土壤侵蚀模数
3.1.3 土壤侵蚀模数分级与土壤侵蚀级别变化转移矩阵
3.1.4 土壤保持量
3.2 水源涵养功能评估
3.2.1 水源涵养功能分析
3.2.2 水源涵养能力动态变化分析
3.3 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评估
3.3.1 生境退化程度分析
3.3.2 生境质量分析
第4章 生态系统状况综合评估
4.1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4.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1.2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4.2 指标标准化处理
4.3 指标权重确定
4.4 综合评估方法
4.5 综合评估标准
4.6 综合评估结果
第5章 生态环境问题及驱动力分析
5.1 生态环境问题诊断
5.1.1 森林面积仍然面临缩小的危险
5.1.2 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峻
5.1.3 水电开发破坏动植物生活环境
5.2 驱动力及成因分析
5.2.1 自然因素
5.2.2 人为胁迫因素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建议
第六篇 藏东南高原边缘森林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状况调查及遥感动态评估
第1章 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1.1 地理位置
1.2 自然环境概况
1.2.1 地形地貌
1.2.2 气候条件
1.2.3 河流水系
1.2.4 植被状况
1.2.5 资源状况
1.3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3.1 社会经济现状
1.3.2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1.4 城镇化建设
第2章 生态系统状况调查与评估
2.1 生态系统构成特征及变化分析
2.1.1 生态系统类型及构成分析
2.1.2 生态系统类型动态变化分析
2.2 景观格局特征分析与评价
2.2.1 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2.2.2 自然生态系统格局特征分析
2.3 生态系统质量分析
2.3.1 植被覆盖度
2.3.2 净初级生产力
第3章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3.1 水土保持功能评估
3.1.1 土壤保持参数因子
3.1.2 土壤侵蚀模数
3.1.3 土壤侵蚀模数分级与土壤侵蚀级别变化转移矩阵
3.1.4 土壤保持量
3.2 水源涵养功能评估
3.2.1 水源涵养功能分析
3.2.2 水源涵养能力动态变化分析
3.3 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评估
3.3.1 生境退化程度分析
3.3.2 生境质量分析
第4章 生态系统状况综合评估
4.1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4.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1.2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4.2 指标标准化处理
4.3 指标权重确定
4.4 综合评估方法
4.5 综合评估标准
4.6 综合评估结果
第5章 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分析
5.1 生态环境问题诊断
5.1.1 森林质量提升不明显
5.1.2 水电开发破坏动植物生活环境
5.2 成因分析
5.2.1 自然因素——气候(见图6-5-2)
5.2.2 胁迫因素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建议
附录 调查指标与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