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主要结论
2000~2010年间GDP增加了4.85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05倍,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比较快;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均呈现增加趋势,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增加,从2000年的40%增加到2010年的48%;桂黔滇喀斯特生态功能区人口基数大,人口增加速度较快,在2000~2010年间人口增加了14.95%,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5.8%,该功能区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
从生态系统构成及转变结果来看,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裸地类型的面积均有所增加,且分别增加了244.5km2、173.4km2、92.7km2、88.4km2,农田生态系统、灌丛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类型的面积均有所减少,分别减少了458.2km2、110.6km2、90.2km2,其中森林、草地增加的大部分面积来自耕地,退耕还湿效果明显,自然生态系统好转。
森林、灌丛、草地植被覆盖度较高,均在70%左右,且在2000~2010年从系统类型看草地植被覆盖度(67.98~67.2)略有下降,高等级面积所占比例下降,低等级面积增加,植被质量变差。森林生态系统郁闭度(72.91~74.6)、灌丛覆盖度(69.58~70.86)均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是很高,且各类型植被覆盖度的高等级面积除草地均增加,植被好转;在此期间,森林、灌丛及草地的净初级生产力也均有所降低,森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从2000年的973.3gC/(m2·a)下降到2010年的953.6gC/(m2·a),草地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从2000年的819.73gC/(m2·a)增加到2010年的784.8gC/(m2·a),灌丛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从2000年的923.03gC/(m2·a)增加到2010年的889.41gC/(m2·a)。
桂黔滇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以水土保持为主要功能类型,在2000~2010年间,功能区内整体生态服务功能呈现下降趋势,在此期间土壤侵蚀呈现出区域性加剧趋势;生境质量高等级面积所占比例略有增加,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略有增强。
2000年、2005年、2010年生态环境综合评估结果分别为0.7723、0.7491、0.7643,整体受生态质量指数影响较大,处在较好级别,且在研究期间略有下降趋势,但下降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