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建议
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以防风固沙为主要功能类型,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了关于本功能区“封育草原,恢复植被,退牧还草,降低人口密度”的发展方向,综合社会经济形势、生态环境状况提出以下建议。
(1)认真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战略,加大生态建设与保护力度
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已经进行了人工造林,并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的生态工程,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人工草地建设、生态经济林建设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提高草原植被覆盖,改良与恢复草地的质量,随着草地面积的扩大、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草地生产力提高,产草量大幅度增多,有效地促进了畜牧业发展,提高草地的利用和转化效率的同时,节约粮食、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分区分块把退耕还草和退耕还林项目相结合,可以达到互补长短、以短养长的效果,最终实现草原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此外,通过生态经济林的建设,提高了林业的产业经济效益和林业对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贡献率。总之,以林草建设为核心的一系列植被恢复与重建工程,是实现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生态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提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平,提高草原植被覆盖
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的植被覆盖较低,尤其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超载过牧、毁草开矿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较为严重,加之生态环境的恶劣,使得该功能区的植被覆盖较低,生态环境污染严重,草原退化沙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也日益突出,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加强整个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高草原林草覆盖的任务依然艰巨。要加大退牧还草、沙化治理、草牧业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力度,大力发展草场恢复措施,重点突破全面治理相结合。持续挖掘草原的潜力,有效提高草原覆盖及牧草产量,因地制宜发展草原畜牧业,有效改善草原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