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生态系统类型动态变化分析
(1)生态系统类型变化
通过表3-2-2可以得出:2000~2005年,湿地和草地面积发生较大面积的相互转换,且草地转化为湿地的面积大于湿地转化为草地的面积,另有部分草地转换为耕地,同时也有一些灌丛转化为耕地。草地较多转化为湿地和耕地,灌丛部分转化为耕地,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表3-2-2 一级生态系统分布与构成转移矩阵 (单位:km2)
2005~2010年主要有大片荒漠转化成湿地,面积达565.6km2;森林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草地面积有所减少,减少的面积主要转化为了湿地、耕地和荒漠。
综合这两个阶段,2000~2010年阿尔金草原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类型的转变以湿地生态系统为最大。湿地有大面积的增加,净增加面积969.3km2;草地面积减少,净减少面积为491.5km2,转化方向主要是湿地和耕地。从转化方向上来看,本功能区总体生态格局呈现好转趋势。
从变化发生的位置来看,整个变化主要发生在整个功能区的南部,且转化面积不是很明显。
(2)生态系统类型转换趋势
通过计算一级综合生态系统动态度、动态类型相互转化强度来表征生态系统类型转换趋势,结果如表3-2-3和表3-2-4所示。由表3-2-3和表3-2-4可得:按照一级土地类型分类,阿尔金草原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的综合生态系统动态度在2000~2005年间较小,在2005~2010年间继续增加,表明生态系统类型在2005~2010年间转换更多。通过计算阿尔金草原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的类型相互转化强度可以发现,2000~2005年间和2005~2010年间以及2000~2010年间,该功能区的LCCI值均为正值,表明该功能的土地覆被类型持续转好。
表3-2-3 一级综合生态系统动态度(%)
表3-2-4 一级生态系统动态类型相互转化强度(%)
由表3-2-5可得:按照二级土地类型分类,阿尔金草原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的综合生态系统动态度在2000~2005年间和2005~2010年间均有所增加,但增加较小,均为0.3%,表明该功能区的生态系统类型在2000~2005年间和2005~2010年间均有一定程度的转换。2000~2010年间,二级综合生态动态度为0.5%,表明2000~2010年间该区按二级分类的生态系统转化强度较小。
表3-2-5 二级综合生态系统动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