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植被覆盖度
(1)森林生态系统郁闭度(见表1-2-8)
表1-2-8 2000~2010年森林生态系统年平均郁闭度(%)
自2000~2010年,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年平均郁闭度均在71.18%~76.67%,处在较高级别,总体变化不大。自2000~2010年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森林年均郁闭度表现为上升趋势。
根据表1-2-9和图1-2-1可以得出:在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年均森林植被郁闭度大部分处较高等级(60%~80%),其次高级别(80%~100%),处于低等级、较低(20%~40%)和中等级别(40%~60%)的较少。自2000~2010年,高级别郁闭度的森林面积表现为上升趋势,而较高级别郁闭度的森林面积表现为下降趋势,表明2000~2010年间森林郁闭度有变好的趋势。由图1-2-1可以看出,相比其他年份,2001年森林高级别的郁闭度达到最低,而较高级别的郁闭度达到最高。
表1-2-9 森林生态系统年均植被郁闭度各等级面积及比例
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高等级郁闭度森林主要分布在湖北省的几个区县,尤其以东南部的长阳县、五峰县为最多。2000~2005年,功能区的森林郁闭度由高向较高级别转化明显;而2005~2010年,整个功能区森林郁闭度出现较为明显的较高级别。2000~2010年,重庆市三个县的森林覆盖状况升高,湖北境内区县降低。
图1-2-1 森林生态系统平均森林郁闭度各等级面积比例
(2)草地植被覆盖度(见表1-2-10)
表1-2-10 2000~2010年草地生态系统年平均覆盖度(%)
自2000~2010年,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草地生态系统年平均覆盖度在70%~76%,处在较高级别,有一定的变化。自2000~2010年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草地覆盖度呈现波动上升状态。
根据表1-2-11和图1-2-2可以得出:在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草地植被覆盖度在生长季大部分处于较高级别(60%~80%),中等级别(40%~60%)和高级别(80%~100%)其次,处于低级别(0~20%)和较低(20%~40%)的较少。自2000~2010年,高级别覆盖度的草地面积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较高级别覆盖度的草地面积表现为减少趋势,表明2000~2010年间草地覆盖度有变好的趋势。由图1-2-2可以看出,相比其他年份,2001年草地高级别的覆盖度达到最低。
表1-2-11 草地生态系统平均植被覆盖度各等级面积及比例
(续)
图1-2-2 草地生态系统平均草地盖度各等级面积比例
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草地在功能区内各县均有分布。在2000~2010年,大部分草地处在较高覆盖度级别,云阳县境内沿江地带有少量地覆盖草地,草地覆盖度2000~2010年总体变化不大。
2000~2010年,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草地生态系统覆盖度的变异系数均在0.1%以下,变化幅度较小,说明该系统盖度的变化较为平稳,没有受到剧烈的干扰,见表1-2-12。
表1-2-12 2000~2010年草地生态系统覆盖度平均变异系数(%)
(3)灌丛生态系统覆盖度(见表1-2-13)
表1-2-13 2000~2010年灌丛生态系统年平均覆盖度(%)
自2000~2010年,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灌丛生态系统的年平均覆盖度在67.28%~73.80%,均处于较高级别。自2000~2010年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灌木年均覆盖度波动不是很明显,表现为略微上升趋势。
根据表1-2-14和图1-2-3可以得出:在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灌丛植被覆盖度在生长季大部分处于较高级别(60%~80%),其比例占80%以上。其次是中等级别(40%~60%)和高级别(80%~100%)。自2000~2010年,高级别覆盖度的灌木面积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较高级别和中等级别覆盖度的灌木面积表现为下降趋势,表明2000~2010年间灌木覆盖度有变好的趋势。相比其他年份,2010年灌木高级别覆盖度为最高,而2001年高级别的灌木覆盖度最低。
表1-2-14 灌丛生态系统平均植被覆盖度各等级面积及比例
(续)
图1-2-3 灌丛生态系统平均植被覆盖度各等级面积及比例
在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灌丛生态系统在整个功能区均有分布。2000年和2010年比较,灌丛生态系统覆盖度由较高等级向高等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