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如何通过绘画来分析个体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质,这是本书所要探讨的内容。本书从理论、实践、方法上对前人以及作者自己在工作中的理论和实践工作做了一次梳理。
第一章是对绘画心理分析理论基础的总结。绘画心理分析,重点在于通过绘画对人的潜意识进行分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是绘画心理分析的最主要理论来源,他们提出的相关理论如人格结构理论、本能理论、心理防御机制理论、集体潜意识和个体潜意识、原型和情结、空间象征等理论,对于我们理解绘画作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精神分析学和分析心理学之外,其他的一些心理学理论取向,如认知行为取向、格式塔取向、人本取向、大脑偏侧化理论等也对我们理解画面有所帮助。
第二章是对绘画心理分析实践工作的总结。其中第一节是对前人在绘画心理分析和绘画心理治疗实践方面进行的总结;第二节到第五节是本书作者在自己的工作中,关于绘画心理分析的作用、绘画的形式、绘画心理分析的种类、绘画心理分析的原则等方面的实践感悟。其中在绘画心理分析的种类上,本书作者将绘画心理分析分为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这两种形式,其中静态分析是对画面本身的分析,动态分析主要是对绘画过程及咨访互动过程的分析。
第三章是静态分析部分,即对画面本身的分析,它更多地反映了集体潜意识信息。在静态分析中,将绘画色彩、绘画构图、绘画内容、绘画笔触作为分析的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排列。其中,色彩维度包括色调、纯度、明度、数量等四个方面;构图维度包括了位置、距离、大小等三个方面;内容维度包括了人物、动物、植物、景观、抽象图形等五个方面;笔触则包括规则、力度、形态等三个方面。在这四个大维度和各个小方面上,除了理论说明之外,本章均配备了详细的分析图表以供读者在实践中查询参考。
第四章是动态分析部分,对绘画过程及咨访互动过程进行分析,更多地是为了深入了解个体情结信息。绘画过程包括了绘画顺序、绘画时间和停顿、涂改或推翻重画等;咨访互动过程主要指使用心理咨询技术来深入地了解画面所反映出来的来访者个人情结的过程。主要的心理咨询技术包括特征词联想技术和画面联想技术等,特征词联想技术来源于词语联想技术,而画面联想技术来源于自由联想和直接联想,两者都是本书作者对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经典的心理分析技术的改进和调整,使之更加适合用于绘画心理分析工作。
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心理分析过程结合了大量名家的绘画案例和作者在心理咨询实践过程中的案例进行分析阐述。
第一章到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是“以画知心”,阐述了绘画心理分析的方法,注重的是分析的过程。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这二者之间往往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心理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个体各项心理功能的健康发展和个体潜力的充分发挥,在绘画过程中绘画行为本身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疗心”作用。因此,第五章的主要内容是简要地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探讨曼陀罗心理绘画这种简单而又有效的促进心理健康的方式,本方法不仅适合在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使用,也适合个体用来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