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治疗作用
根据伊迪丝·克莱曼的“美术作为治疗”理念,美术行为本身就具有一定程度的治疗作用。而根据本书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学生中进行的相关研究表明,在美术类大学生中,从事油画、雕塑、壁画等纯艺术类造型专业的学生,其整体心理健康程度要好于人文类专业和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这从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美术作为治疗”的理念。所以,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绘画心理分析和绘画心理治疗往往是同时进行的,没有明确的界限;在日常生活中,自发的美术创作也能有效保障个体的心理健康。
根据大脑偏侧化理论,认知和信念等由左脑掌控,而情绪由右脑掌控,因此,在矫治由不合理认知或信念所引起的心理疾病时采用以言语为中介的疗法是相对有效的,但在处理情绪困扰、创伤体验等心理问题时就需要采用绘画疗法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