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配置参考表

四、构图配置参考表

(一)构图位置与心理

结合荣格和其他学者有关空间象征意义的理论和实践,以及本书作者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本书作者总结了绘画者心理状态和构图的关系参考表。在分析构图的时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进行,一为整体画面,二为画面某一元素。

在绘画心理分析中,画面的内容或主题部分可以看作是绘画者个体的内在心理投射,而纸面或其他部分则可以看作是绘画者所处的外界环境或社会的投射。当画面整体大致居中的时候,代表绘画者与周围环境、社会以及他人关系较为和谐;然而,当极端情况下,当画面整体恰好处于纸面的正中央时,则象征绘画者较为缺乏安全感、以自我为中心,或有强迫倾向或完美倾向。

当画面整体偏左的时候,象征了绘画者对过去的留恋,以及个性上偏感性,和逻辑相比更重视情感;在极端情况下,画面整体被画纸的左边缘切断了,则象征着对过去的事情过分留恋,可能存在沉迷过去而回避未来的倾向,对未来存在不确定感,对于未来的生活存在顾虑。

而纸面右边的空间象征着未来、理性,因此,当画面整体偏右的时候,象征了绘画者对未来的憧憬以及个性上偏理性,和情感相比更重视逻辑;在极端情况下,画面整体被画纸的右边缘切断了,则象征绘画者对过去的逃离倾向,对过去的某些人或事等存在较多的负面感受。

纸面的上方象征着精神世界,当画面整体偏上的时候,象征着绘画者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幻想;极端情况下画面被画纸的上边缘切断,象征绘画者想象力非常丰富,但有时候容易以幻想来替代现实,不肯接纳真实的状态,在行动力方面也有待加强。

下方的空间象征现实世界和安全感,当画面整体偏下的时候,象征着绘画者对现实和安全感的关注和追求;极端情况下画面被画纸的下边缘切断,象征绘画者有压抑自我的倾向,自身的情绪、情感、观点等没有得到很好的释放,有时候情绪冲动和情绪压抑同时存在。

表3-5 整体位置象征参考表

978-7-111-58467-4-Chapter03-19.jpg

(续)

978-7-111-58467-4-Chapter03-20.jpg

在绘画心理分析中,画面位置不仅适用于整体画面的分析,也适合对单个元素在画纸中的相对位置的分析。比如在绘画心理分析中,我们可以结合某个元素的含义,以及元素所处于的位置,来分析来访者潜意识中的哪一部分表现出什么样的倾向。比如,来访者在画面偏左的地方画了一朵美丽的鲜花,则我们可以假设在来访者过去的生活中有一个较为辉煌或让其较为留恋的事件或人物;来访者在画面的右上方画了一块乌云,我们可以假设这是来访者潜意识中未来的某个困难,而这个困难可能更偏向于精神层面;如果在人际关系图中,来访者将象征“父亲”的元素放在了整体画面的左方,由于左方在空间象征中所代表的是过去、感性、母亲,那么我们可以在咨询中更加关注父母关系、父亲在教育中所承担的角色、父亲个性对来访者的影响等线索。所以,咨询师在咨询中可以以画面构图特征作为切入点进行探讨。

表3-6 元素位置象征参考表

978-7-111-58467-4-Chapter03-21.jpg

(二)构图距离与心理

在画面中,各个元素在空间上的距离代表了心理上的距离,在人际关系图中体现得较为明显。距离近,象征着关系和互动上相对紧密,以及内心存在希望能靠近的倾向。距离远,则象征着关系和互动上相对疏远,或者内心存在希望能逃离的倾向。

表3-7 元素个体距离象征参考表

978-7-111-58467-4-Chapter03-22.jpg

比如,在人际关系图中,来访者将象征“父亲”或“母亲”的元素等本该是最亲近的元素,放在离象征“自己”的元素最远的位置上,那可能象征了来访者潜意识中与父母的心理上的距离,或是象征了来访者有逃离父母的倾向,那么在咨询中,我们可以更加关注来访者与其父母关系方面的相关线索。

(三)构图大小与心理

在分析构图大小的时候,和分析构图位置一样,也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进行,一为整体画面,二为画面某一元素。

整体画面面积大小和绘画者的自我评价有关。一般来说,有以下特征:画面整体相对较大,象征着心理能量充足,但也有可能是攻击性、情绪化、躁动化的倾向,或是内心的无力感外在的反向表现;画面整体相对较小,象征着自我评价较低,表现出拘谨、胆怯、顾虑的倾向;也可能是缺乏安全感或存在退缩倾向,或是可能存在情绪低落或抑郁倾向。

在画面中,面积最大的元素,往往象征着该元素所指的象征意义对自身影响较大、能量较强,或自身最为重视;而画面最小的元素,所指的象征对自身影响较小,能量较弱,或者是被无意识地忽略和压抑。

表3-8 画面面积象征参考表

978-7-111-58467-4-Chapter03-23.jpg

比如,在一幅画中,整张画纸都被填满,几乎没有空隙,而根据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前期了解,得知来访者较为情绪化、暴躁,那么这种暴躁很有可能是来源于内心深处的无力感,通过情绪、暴躁这种反向心理防御机制,将无力感投射到外界的其他人或事物上,在咨询中,我们可以将关注点逐渐放在引导来访者追寻这种无力感的来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