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语联想技术

一、词语联想技术

词语联想技术是一种经典的分析技术,即让来访者根据特定的刺激词做出自己的联想或反应。具体操作方法是:准备一张包含100个单词的词汇表,将这些词汇作为刺激词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在听到并理解了一个刺激词之后,尽可能快地说出他所联想到的一个或几个词,也就是反应词。刺激词和反应词之间的间隔时间用秒表记录下来。在对着被试呈现完这100个刺激词之后,可将这些刺激词再重新呈现一遍,让被试重复之前的回答。被试这两次的反应可能是不一致的。

在前人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荣格将词语联想技术运用到研究反应障碍中来,并通过词语联想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发现了情结的存在及其作用,开始探讨与情结有关的无意识事实。

荣格将词语联想技术作为一种研究心理疾病根源的临床技术。对于同一个刺激词,不同的被试会给出不同的反应词;同一个被试在不同的时间段也可能给出不同的反应词。每个被试反应的差别,在背后都有其特定的潜意识动机,这种差别反映出个人情绪的信息。

这种方法对于了解个体无意识非常有效,结合反应时这种量化指标,被试的反应词、回答时的明显错误、语气、伴随的表情和肢体动作等非言语信息都有助于对个人情结进行相对准确的把握。

荣格曾经这样阐述词语联想技术的应用:这个实验最初并未考虑到它目前的运用,而是专门来研究心理联想的。但是,当专门用来研究心理联想的实验失败的时候,当被试回答错误的时候,人们却能学到别的东西。当我们使用一个连孩子都能做出反应的普通单词,但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却不能回答,这是为什么呢?荣格认为,这是因为那个单词击中了我们称之为情结的东西,这情结是一种非常隐匿的,以特定的情调或痛苦的情调为特征的心理内容的聚集物。这个单词犹如一枚炮弹,能够穿透厚厚的人格伪装层而打进黑暗层之中。例如,当你说“购物、钱”这类词时,那些具有“金钱情结”的人就会被击中。[1]

荣格还总结出了具有分析意义的情结指标,即实施词语联想测验时,如果被试对某一单词的反应特别奇特,或伴随着明显的表情或肢体语言,很可能就有情结的存在。具体的情结指标包括:反应时间,反应超过一个词,重现单词时有误,用表情或身体动作做出反应,只用“是”或“不”作答的不充分反应,不用刺激词的真正意义做出反应,对相同单词的习惯性运用,使用外语,完全缺乏反应等。

所有这些反应都不受意志的控制,被试对此也并无知觉。这个过程显示了潜意识的重要作用,潜意识中的某个情结一旦被触动,个体就必然会在行为上做出相应的反应。

荣格有几个著名的运用词语联想技术的个案。

有一名罪犯在夜间作案时,将一支蜡烛插在一个牛奶瓶内照明进行盗窃。在被拘捕后他拒不交代事实经过,于是警方命令他作联想测验。具体方法是检验者说出一个词,令他立即回答所想到的另一个词。开始时,先用一些无关的刺激词,如“天→地”“父亲→母亲”“鲜花→草地”“黑→白”“巴黎→纽约”等,然后突然提到“蜡烛”,这名盗窃犯即答以“牛奶瓶”;就这样,通过该测验最后侦破了这起盗窃案。这是利用联想测验来进行刑事侦查的一个典型例子。

荣格还曾对一位35岁左右的正常被试(并非病人)做词语联想测验,并记录下了对方的反应时。通过对对方形式干扰的刺激词——“刀子”“长矛”“打”“尖锐的”“瓶子”——揭示对方情结信息。

单词7是“刀子”,被试对其反应时很长,以致随后的3个刺激词的反应时也受到了单词7的影响;接下来的干扰是单词13“长矛”,其后是单词16“打”,再后是单词18“尖锐的”,最后是单词19“瓶子”。对于这些刺激词,被试的反应时明显更长,这足以反映其个体无意识中的情绪信息。荣格说:“我不知道你曾有如此不愉快的经历。”被试盯着荣格说:“我不懂你在谈些什么。”荣格说:“你明白。你曾因为醉酒,有过一桩用刀伤人的不愉快回忆。”被试很惊讶地说:“你是怎么知道的?”随后被试便讲述了整个事情的经过。他出身于受人尊敬的单纯而正派的家庭,有一次因为醉酒与人发生争执,用刀刺伤了对方,结果被判刑一年。这是一桩他不想提起的秘密,因为会给他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但是,情结相关的信息就在其词语联想的测验中表现了出来。在心理咨询中,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掌握来访者的情结所在,帮助来访者觉察和体验这些情结,促使来访者恢复身心健康。

978-7-111-58467-4-Chapter04-1.jpg

图4-1 刺激词与反应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