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案例分析
图4-3为不限定画。在不限定画中,咨询师没有给来访者规定绘画主题和抽象程度。画什么内容,想以怎样的方式来呈现,由来访者自己决定。也就是说,来访者可以在纸上任意涂鸦、自由作画。咨询师根据来访者的涂鸦特点,探索来访者相关的各类心理特质。
该图画为美术类专业大学生的作品,绘画者为男性,大二。来访者因学业压力等原因产生了阶段性的情绪低沉、抑郁等现象。这是来访者首次面询的初始阶段,和语言陈述相比,来访者更愿意选择用涂鸦的方式来表达和梳理自身的情绪。
图4-3 涂鸦画
作者:美术类专业大学生(大二,男)
(一)静态分析
在动态分析前,咨询师对画面静态信息要有一个总的把握和假设,即在心中要有一个基于集体无意识的推测。
从色彩维度来看,来访者的这幅画中大面积地使用了深蓝色调,亮度低,在画面左部包含了一些浅蓝色调,中下部夹杂着少许黄色调;从构图维度来看,整个画面占纸面面积较大,无明显空白;画面总体由线条构成,画面左部包括曲线、螺旋、圆形等特征元素;中部包括曲线、较长的线段、短线等特征元素;右部包括直线、短线;中部和右部的笔触方向不断改变。
因此,对照上一章的静态分析象征参考表,从原型象征中分析来访者的心理状态及特质推测如下:
从色彩来看,深蓝色调可能象征着广阔、梦幻、忧虑、谨慎、理性、控制能力强等心理状态;浅蓝色调可能代表着感性、自由、清新等;黄色可能象征着骄傲、荣耀或排斥等。
使用的色彩数量较少,颜色单一,表明来访者的情绪自控能力较强。
从构图来看,画面整体面积大,一种可能性是象征着心理能量的充足、自信、攻击性、情绪化、躁动倾向;另一种可能性是内心的无力感在外在表现时呈现的反向心理防御机制。
和过去、母性、感性相关的左部,主要是由曲线、螺旋、圆形等特征构成,这可能代表着温和、圆润,也可能代表着对常规的厌恶;和未来、父性、理性相关的右部,主要由不断改变方向的线条构成,这可能反映了来访者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安全感。
此外,从左到右,线条越来越短,从静态分析象征参考表我们可以看出,长线条代表着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有时会压抑自己、内向等特质;而短线条代表着行为冲动、外向等特质。
因此,综合以上几个维度的静态分析结果推测,来访者目前的状态比较冷静、压抑;来访者过去的生活在压抑中带有轻松的成分,表现得较为“圆润温和”,但过去也有可能一直在渴望着打破常规;而现在和过去不同了,首先不再“圆润温和”了,而且也有冲动的倾向;和现在相比,画面中的“未来”有更加冲动、外向的趋势。
(二)特征词联想实施
以上静态分析,只是咨询师基于集体无意识原型得出的一种假设,不一定适用于推测来访者个体无意识中的情结。因此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咨询师用特征词联想技术进行动态分析,进一步从来访者的个人情结层面探讨心理状态。
1.确立特征词词汇表
在色彩维度,我们定位出深蓝、浅蓝、黄色等特征词;在形状维度,我们定位出曲线、直线、圆形、螺旋形、长线、短线等特征词;因为是涂鸦画,所以在内容维度暂时无法把握。
因此,首先,我们将提炼出的9个特征词顺序打乱后,填写到特征词词汇表的第1列中(如下表第1列红色字体)。
其次,再根据前期资料确立一些2类刺激词(如下表第1列绿色字体)。本例的来访者在一开始的面询阶段,主诉因学业等压力导致情绪低沉、抑郁等状况。因此,本次面询的2类刺激词首先选择了和校园学习生活相关的一些词汇如:美术学、课程、大学、美院、宿舍、英语、绘画、工作室、导师、大学同学、大一等,除了与校园学习生活相关的词汇外,也选择了一些有关成长历程、家庭关系的词汇如:初中、高中、小学、妈妈、爸爸、弟弟、妹妹、亲戚等(从来访者于面询初始时填写的登记表中,了解到来访者的家庭成员除了自己以外,包括了父母和弟弟、妹妹)。
除了1类刺激词和2类刺激词之外,又确立了一些3类干扰词(如表4-2第1列黑色字体)。
表4-2 特征词词汇表
(续)
(续)
(续)
(续)
(续)
(续)
2.实施及记录
(1)呈现指导语
咨询师向来访者呈现指导语:“现在我们来做一项测试,我说一个词语,你尽可能快地说出这个词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其他的词汇,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比如:我说‘鲜花’,有人的反应可能是‘美丽’,有人的反应可能是‘香’,有人的反应可能是‘有刺’;再比如,我说‘红色’,有人的反应可能是‘很热情’,有人的反应可能是‘血腥’。每个人对同一词汇的反应可能都不一样,希望你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表达出你所联想到的描述。”
“在正式开始测验之前,我们首先来预先练习一下,我说几个词语,你用最快的速度,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你对这个名词的联想(花朵、美院、东北、月亮、童年)。”
“好的,预练习结束,现在我们正式开始测验。”
(2)反应和记录
咨询师按顺序将来访者的反应词填入到相应位置。
如果在反应过程中,来访者对某些词汇的反应时间过长,或意义过于奇特,或反应时伴随着明显的表情或身体语言,则需要对反应词,进行再一次反应,即确立二级反应词,将二级反应词也填写到表4-2上的相应位置。
(三)动态分析
综合以上静态分析结果,和以上实施及记录,我们可进行动态分析。主要包括对1类刺激词即特征词的分析和对2类刺激词的分析。
1.对1类刺激词即特征词的分析
对表4-2中的特征词,我们可以探索其基于个人情结的象征含义。
色彩维度:深蓝—冷静、高远;浅蓝—空、浮;黄色—热、刺眼。
形状维度:圆形—圆滑;螺旋形—很疼;曲线—很柔软;直线—很疼;短的线条—扎手;长的线条—迷茫。
从远处和宏观上看,整个画面大面积由象征着“冷静、高远”的深蓝色所覆盖。这也是咨询师和不熟悉的人从“远处”对该来访者形成的第一印象:性格上比较冷静,看问题注重宏观,也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从近处和细节上看,画面呈纵向割裂,大致分为左、中、右三个部分:
在象征着“过去、母性、感性”的画面左侧,有大面积的螺旋形、圆形、曲线等形状,色彩上除了深蓝之外,还有浅蓝。基于特征词的个人情结象征分析显示,浅蓝象征着空、浮,圆形象征着圆滑,螺旋形象征着很疼,曲线象征着很柔软。因此,画面左侧的关键词包括:很疼、空、浮、圆滑、柔软等。
同理,在象征着“未来、父性、理性”的画面右方,关键词包括:扎手、很疼。
在二者之间的画面中部,关键词包括:迷茫、热、刺眼。
2.对2类刺激词的分析
如表4-2所示,在反应时记录中,来访者对“大学”和“大学同学”的反应时相对较长,因此又进行了二级反应测验。
从来访者的反应词中,我们可以看出:
从学业维度来看,来访者对于刺激词的反应包括:美术学—抽象;课程—难通过;大学—灰色—堵、不透气(二级反应词);专业—不想碰;美院—也就那样;宿舍—难闻;英语—随意;绘画—铅笔;工作室—很沉重;导师—不想触碰;大学同学—纸张—疼痛(二级反应词)。
从成长历程来看,对刺激词的反应包括,初中—黑暗;高中—悲伤;小学—酸涩。
从家庭成员来看,对刺激词的反应包括,父亲—沉重的;妈妈—离不开的;弟弟—安全感;妹妹—离不开的;亲戚—很乱。
从以上对刺激词的反应可以看出,来访者的成长历程比较不开心,家庭关系中对母亲、弟弟和妹妹都比较认同,与父亲的关系可能存在压力。
从学习生活来看,来访者感觉到中央美术学院和自己一开始的期望不太符合,课程有难度,对学业、导师、大学同学、工作室等学习生活环境相关因素感到压力较大,有一定的逃离倾向。
(四)指导阶段
依据分析结果在心理咨询中对来访者进行相关指导。在指导阶段,和来访者互动的时候我们要遵循“少评价、多觉察原则”和“正向积极原则”。
少评价、多觉察原则是指,绘画疗法作为心理咨询技法的一种是协助我们在咨询中帮助来访者打开心扉的一种方式,因此,和通常的心理咨询一样,咨询师应尽量避免使用评价性、定义性的语言,而应该更多地引导绘画者本身进行自我觉察和自我体验。
正向积极原则是指,绘画心理分析和心理咨询一样,咨询师要表达对来访者的接纳、鼓励和无条件的关心。因此,在不得不对来访者解释绘画心理分析相关结论的时候,我们应多使用尊重鼓励、正向积极的语言。
在本例中,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地将咨询方向引导到来访者对其和父亲的关系的觉察上来,也可以引导到在成长历程中,小学和中学阶段有哪些和反应词如“很疼、悲伤、空、浮”等感受相关的记忆或联想,让来访者回到该情境中重新体验、理解并接纳自己,也可以让来访者进一步叙述在大学阶段和“迷茫、沉重、不想触碰、疼痛”等关键词相关的具体事件、细节、感受和情绪等,让来访者去直面这些事件和感受。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表达对来访者的尊重鼓励和无条件接纳。
总之,在动态分析的过程中,咨询师要尽量少对来访者进行定义性的分析,而要充分引导来访者对自身绘画所反映出来的情结的觉察和体验,让来访者能够自己去感受、去觉察情结的作用机制和作用过程,让来访者充分理解情结的存在及情结的意义,这样才能使得来访者的负面情绪状态得到有效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