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案例五

五、案例五

978-7-111-58467-4-Chapter03-74.jpg

图3-34 静态分析案例五

作者:美术类专业大学生(大三,男)

案例五为同一位来访者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作品,该来访者为美术类专业男生,大一至大三阶段由于情绪上的起伏在心理咨询室定期或间断地接受咨询。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按照咨询师的要求,该来访者选择了4幅其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完成的绘画作业作品进行绘画心理分析。这些作品并非在心理咨询室完成,而是根据美术类课程的要求在写生中或工作室中创作的,按照课程要求均采用黑色水墨,均为对现实场景的写生。

按照来访者自己的描述,图3-34-1在创作时,自己的状态很焦虑,不知道能不能画得好;图3-34-2在创作时心情也是紧张的,但紧张中也有愉悦的成分,因为觉得自己能画好也喜欢画;图3343的创作状态是非常放松的,几乎不对画抱有期待,纯粹就是想把唱歌这一场景画下来;图3-34-4的创作状态是最好的,非常放松,很平静,完全没有多想。

由于在色彩上和内容上这些作业作品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因此,对于该系列作品的心理分析,我们主要集中在构图和笔触这两个维度上。

(一)画面特点

从构图维度来看,图3-34-1为纵向构图,其画面大,布满了整个纸面,且画面的上部比下部在色彩和内容的描绘上更加浓烈;图3-34-2为横向构图,画面的内容也贯穿了纸面的上下;图3-34-3为横向构图,画面重心偏下;图3-34-4为纵向构图,画面重心偏下。

从笔触维度来看,在笔触力度上,图3-34-1和图3-34-2的力度要明显强于图3-34-3和图3-34-4;在笔触的秩序和细致程度上,图一的笔触和其他图相比,要显得较为缺乏规则秩序。

(二)静态分析

因此,对照前期资料和本章的静态分析象征参考表,从原型象征中推测来访者的心理状态如下:

从构图和笔触来看,来访者在相对平静、轻松的状态下创作的图3-34-3和图3-34-4,其纸面的上方都比较空,画面的整体重心都偏下,纸面的下半部分象征着现实力,可以认为个体此刻注重和关注现实世界;在焦虑和担忧状态下创作的图3-34-1,纸面布满了笔触力度大而没有秩序的线条,力度大而没有秩序象征着被压抑的本能能量的宣泄,宣泄表现出此刻个体的精神世界是焦虑的。

(三)总结和指导

1.总结

综合以上静态分析的结果,来访者负面情绪状态的主要表现是:

在意识层面的想象中担忧“画不好”,反映了来访者对自身现实状态的怀疑,对自身本能力量的压制和不信任,本能的力量并没有因为受压制而消失,而是继续作用于精神世界,引起更多的焦虑和担忧并通过投射的形式展现在画面上;而当来访者没有这种想象上的担忧,放空精神世界,去全身心地关注现实、关注当下,做好现实中的事情时,就能很好地发挥自身的力量。

2.指导

在心理咨询中引导来访者接纳现实和关注当下的能力;可对来访者进行注意力集中方面的相关训练;在关注当下的同时,也引导来访者去关注自身的情绪,情绪出现时不去压抑或对抗,而是不带评价地去感受情绪并与其和谐相处,也可进一步用抽象画的形式来客观描绘出所感知到的情绪,将其形象化;引导来访者寻找“担忧”的最初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