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案例六

六、案例六

案例六为来访者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所自发创作的作品。来访者是中央美术学院人文类专业女生,大三。因时间规划、生涯发展规划问题主动来到心理咨询室接受发展类咨询。来访者学业成绩优秀,平时对自身要求较高,生涯规划明确,在学习之余也积极进行兼职工作和参加学校活动,时间管理意识强;在时间规划上习惯制定计划,如果未完成计划则会引发自责,甚至会对夜间睡眠产生影响;此外,会周期性地陷入学习工作效率极低的状态,持续时间几天到几周不等,当效率低时也会产生自责。

978-7-111-58467-4-Chapter03-75.jpg

图3-35 静态分析案例六

作者:文科类专业大学生(大三,女)

来访者接受过专业的绘画训练,平时爱好绘画和思考哲学,常用绘画的形式来描绘自身的情绪和思维。咨询师建议其选择一幅平时创作的,能够象征自身状态的作品用以心理分析。

按照来访者自身的描述:左边人物在服装上是较为活泼、开放的,代表着积极状态;右边人物在服装较为压抑、包裹的,代表消极状态。二者为同一个体的两种情绪表达,通过拟人具象表达心情的焦灼、犹豫、不安、停滞不前等。

由于在色彩上采取的是适合在网格纸上创作的黑色蘸水笔,因此,由于材料的限制,分析主要集中在构图、内容和笔触这三个维度上。

(一)画面特点

画面为来访者自身的投射,投射包括积极状态的我和消极状态的我;其中,积极的状态是来访者本人所认同的状态,而消极状态则让来访者感受到了无力与困扰。

从构图来看,积极的我位于画面的左方,消极的我位于画面的右方,积极的我在前,消极的我在后,积极的我在下方,消极的我在上方;从内容来看,积极的我是相对写实的人物画,而消极的我增加了一对翅膀,相对虚幻;从笔触来看,笔触有力量、有秩序。

(二)静态分析

结合来访者的前期资料,对照本章的静态分析象征参考表,从原型象征中分析来访者的心理状态及特质如下:

从画面构图和画面内容来看,积极的我被描绘在象征着过去的左方,而消极的我被描绘在象征着未来的右方,消极的我虽然相对虚幻,但却在积极的我的背后、上方起到了控制作用,让积极的我发不出声音,积极的我对消极的我有一种无力感,结合画面内容所表现的情绪“心情的焦灼、犹豫、不安、停滞不前”等,可以认为,这画面象征着来访者内心的一种担忧,担忧自己未来将会被消极的我所掌控。

从笔触来看,笔触有力量,有秩序,象征着心理能量水平高。重视社会规则且自信,生活井井有条,个性冷静克制,符合社会规范,有时有完美主义倾向。

(三)总结和指导

1.总结

综合以上静态分析的结果,来访者可能存在如下状态:

对未来消极的我掌控积极的我这种意向表现出担忧和恐惧,并引发出负面情绪和对抗行为,对抗行为的表现,从现实来看是有积极意义的——对自己各方面严格要求、追求卓越和完美主义。平时的生活状态,都反映出积极的我和消极的我的对抗,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时候是积极的我占据上风,但即使对抗成功,消极的我并不会消失,而只是暂时被压制了,每过一段时间,消极的我就会出现并表现自己,由于来访者意识层面对消极的我本身是不认同的,因此消极的我表现自己时来访者会产生内疚感和负面的自我评价。

2.指导

在心理咨询中引导来访者倾听消极的我的表达,寻找消极的我出现的原因,以及消极的我想表达的内容;消极的我是来访者本人的一部分,要允许消极的我表达自己,消极的我有被尊重的需要,逐步引导来访者,在生活中当消极的我出现时,不要与消极的我产生对抗,耐心地、不带评价地去体验和感受消极的我,与她沟通;通过各种心理咨询技术促进积极的我和消极的我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