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定画——不限定绘画主题和表现形式

三、不限定画——不限定绘画主题和表现形式

无论是具象画还是抽象画,咨询师都给来访者规定了一个绘画的主题和表现形式。而在不限定画中,咨询师没有给来访者规定绘画主题和抽象程度。画什么内容,想以怎样的方式来呈现,由来访者自己决定。也就是说,来访者可以在纸上任意涂鸦和自由作画。在创作结束之后,咨询师可让来访者为作品命名。

咨询师使用来访者的涂鸦、自由绘画,通过分析画面的色彩、构图、笔触特征、画面内容等各种特点,来探索来访者的各类心理特质。

如图2-3所示,本图是来访者在绘画心理工作坊中的涂鸦作品,绘画完成之后,来访者给本图命名为《我的负面情绪》。

978-7-111-58467-4-Chapter02-3.jpg

图2-3 不限定画《我的负面情绪》

根据三类画作主题和抽象程度的不同,在绘画心理分析时侧重使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对于具象画,如“房树人测验”、画人测验等,在绘画内容上相对明确,并且存在经过前人实践中所总结的相对适用的分析参考标准,因此在进行分析时内容信息所提供的线索较多;反之,抽象的画作如涂鸦等,画面往往由不规则图形或线条组成,此时从直观上无法把握画面内容信息,就应更注重于对于色彩、笔触、构图等信息的分析。

此外,在给美术类大学生做绘画心理分析时,有时作品并非在心理咨询室内完成,而是由来访者根据自身的不同状态,选择了部分能够代表自身状态或特质的课堂或写生绘画作业或自发创作的作品,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进行心理分析;在儿童绘画分析中,很多儿童由于自身兴趣所创作的绘画也并非在指导下完成的,而是随着个人兴趣自发创作而成。这类自发创作的作品,可能是具象的,也可能是抽象的,有些有主题,有些没有主题,在分析这类自发创作的作品时,往往画面的某个构成维度如色彩数量、绘画内容等方面受到了客观条件的限制,此时咨询师或分析者就要根据其他画面特点灵活处理,在分析的时候,也更应该通过动态互动的方式引导来访者自身的觉察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