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案例七
图3-36 静态分析案例七
作者:美术类专业大学生(大二,女)
案例七为不限定画。绘画者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类专业女生,大二,在参加本书作者组织的绘画心理工作坊过程中创作此作品。在完成绘画之后,绘画者给绘画取了名字《我的负面情绪》。咨询师没有绘画者详细的前期资料,绘画者在工作坊中给咨询师的印象是:专注、语言表达能力强。
(一)画面特点
从色彩维度和构图维度来看,来访者的这幅画中主要色调为红色、绿色、黄色、蓝色、黑色,其中暖色调位于画面的左边,冷色调位于画面的右边。从内容维度来看,均由抽象的线条叠加涂抹构成。画面整体位于纸面的中心;从笔触维度来看,笔触有力、有秩序。
(二)静态分析
因此,对照本章的静态分析象征参考表,从原型象征中分析来访者的心理状态及特质如下:
从画面色彩和画面构图来看,绿色象征着生命力、希望等,红色象征着温暖、生命力等;黄色象征着热情、耀眼等——这些暖色调,都有象征着生命力、热情、希望的含义,它们都位于画面的左边,左边象征着感性、过去;而位于画面右边的部分是由象征着负面情绪的黑色和深蓝色调构成,右边象征着理性、未来。因此,这可能象征着来访者理性层面在某种程度上对感性层面即情绪情感的压抑和阻挠,没有充分地释放情绪、情感,这种状况让其感受到了负面情绪;这种负面情绪可能以一种对未来的担忧为形式表现出来。
从笔触来看,来访者笔触有力而有秩序,象征着心理能量较强,且重视社会规范,即使描绘的是“负面情绪”,采取的依然是相对冷静、克制的方式。
(三)总结和指导
1.总结
综合以上静态分析的结果,来访者存在以下的可能性:
创作者的负面情绪,可能来自理性层面的一些认知、观念、想法等,其对于原始生命力产生了压制,这种压制表现在对情绪、情感表达的阻挠上;负面情绪也可能表现为对未来的一种担忧。
2.指导
引导来访者觉察有哪些真实的情绪情感被压制了,觉察被压制的原因是什么;帮助来访者寻找其存在哪些不合理信念,以及这些不合理信念出现的原因;帮助来访者寻找未来有可能出现哪些其不愿意接受的、担忧的状况及担忧的原因;鼓励来访者在生活、学习、创作中释放情绪,表达真实的情感。
[1]李鸣.荣格的分析性心理治疗(下)[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02):112-113.
[2]荣格.荣格文集[M].冯川,苏克,译.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卷九,一分册:97,48
[3]王琳.色彩原型的生成与进化[J].中外企业家,2010(14):132-133.
[4]华丹.对小学低年级性格孤僻儿童绘画的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6.
[5]方元.学前儿童绘画色彩心理活动分析[J].大众文艺,2013(13):246.
[6]仲稳山.房树人绘画投射测验中的色彩心理[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06):51-55.
[7]陈侃.绘画心理测验与心理分析[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4
[8]周丽芳.中日大学生空间象征理论的检验及抑郁的相关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9]宋春晓.树木—人格投射测试在教师选拔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
[10]吉沅洪.树木—人格投射测试[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
[11]张日昇.箱庭疗法在心理临床中的应用[J].武警医学,2012(07):553-556.
[12]茹思·安曼.沙盘游戏中的治愈与转化:创造过程的呈现[M].潘燕华译.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4-45.
[13]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荣格作品集第一卷[M].张月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299-300.
[14]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荣格作品集第一卷[M].张月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316
[15]罗丝琳娜·达维多.涂鸦解密——儿童绘画心理透视[M].陈霞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20-21
[16]赵阳,李超.油画笔触的心理学解读[J].才智,2010(34):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