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色彩案例分析
(一)梵·高:色彩的变迁
梵·高(1853—1890)早期作品的色调是低沉压抑的,晚期作品的色调却是鲜艳怒放的。
《吃土豆的人》是梵·高创作于1885年的作品,带有他的早期创作风格。从这幅作品的色彩上,可以很明显看出,画面整体以黑色为主,亮度低,运用的色彩较少。色彩上给人的直观感受是阴暗、沉重、单调。在创作本作品的同一年,梵·高的父亲因病去世,他这段时间内情绪上的低沉、抑郁、压抑,通过这幅画的色彩可以明显地表达出来。

图3-2 梵·高早期作品《吃土豆的人》
梵·高精神病症状的发作始于1888年12月,随后一段时间内,他的病情时而反复,精神状态也时好时坏。这期间他出现了幻听症状,并怀疑别人在他的食物中下毒,这都是非常典型的幻觉和被迫害妄想。1889年5月,梵·高住进了圣雷米精神病院,一年后他出院前往奥维尔,两个月后自杀。
从梵·高发病到自杀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然而,就在这段时间内,梵·高却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他一生中最杰出、最富有独创性的作品,差不多都在这最后两年完成。
这一时段内,梵·高作品在色彩上的突出特点是色彩的鲜艳和高纯度。高纯度色彩象征着情绪感受和情绪表达的纯粹性,以此观之,晚期的梵·高在罹患精神疾病的情况下,仿佛产生了强烈的情绪表达意愿。
以下两幅作品《向日葵》和《精神病院的老人》都是这一时期梵·高的代表作品。

图3-3 梵·高晚期作品《向日葵》

图3-4 梵·高晚期作品《精神病院的老人》
在这一时期,梵·高也创作过色彩纯度较低的作品。如他的一幅自画像。梵·高把这幅自画像看作自己神志正常的标志。在给朋友的信件中他表示:“我希望你能看出我的面孔比过去平静得多了,尽管在我自己看来我的神色比以前茫然呆滞了些……我在创作这幅画时有意画得简约质朴些……”

图3-5 梵·高晚期作品《自画像》
因此,这幅色彩纯度相对较低的作品,可以看作是梵·高在“有意画得简约质朴些”,即梵·高在有意识地控制之下完成的。同时反证了在这一时期其他色彩鲜艳而高纯度的作品,可以看作是梵·高在意识水平降低、对情绪相对失去控制的状况下完成的。除了色彩之外,梵·高的这幅画在笔触上也具有显著的特点,在绘画笔触分析一节中,我们会详细介绍。
(二)徐渭:黑色的牡丹
徐渭(1521—1593),字文长,明朝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他是中国历史上“泼墨大写意画派”的创始人,一生独爱水墨。
徐渭的人生可以用命运多舛来形容。1521年,他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但早年的生活并不愉快。他的父亲早亡,生母是一位婢女,在他几岁时,生母便被嫡母逐出了家门,这给徐渭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创伤,虽然二十九岁那年他将生母接回自己家中,但直到垂暮之年,他仍然无法忘记童年被强制与母亲分离的创伤经历。二十一岁时他入赘潘家,与第一任妻子潘氏感情很好,然而没过几年,潘氏就因病去世,这也给了徐渭不小的打击。
徐渭天资聪慧,年少时便因才学而闻名乡里,并对功名事业充满了向往。他曾自评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然而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玩笑,在以科举及第为读书人成功标准的明朝,他虽然才华横溢,但在科举道路上却屡遭挫折。二十岁那年他考中了秀才,此后多次参加乡试却未能中举。三十六岁那年,他受总督东南军务的胡宗宪知遇之恩,入其幕府掌文书,因工作能力强而颇得胡宗宪赏识。然而,后来胡宗宪入狱并死于狱中,徐渭深感痛心,也担忧自己会受到牵连和迫害,在恐惧和愤怒之下,他开始有了类似于精神病的症状,先后有九次自杀行为,在精神错乱的状态下,还误杀了其第三任妻子张氏。本被判处死刑,后在朋友们的多方营救之下,在狱中度过了七年时光后才被释放。晚年徐渭更是为生计所迫,贫穷无依,唯有卖画为生。
后人用悲凉的数字总结了他的一生: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结婚,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七年冤狱,八试不售,九番自杀,十(实)堪嗟叹!可以说,如果用色彩来形容人生,那么才子徐渭的一生都是黑色的。
徐渭一生低沉、压抑、郁郁不得志的心态在他的绘画作品中也能反映出来。他的作品几乎都是水墨画,从色彩上来看都是黑色,象征着悲凉和压抑的心态。
他不仅用黑色来描绘山水人物,还用它来描绘花鸟。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对牡丹花的描绘。牡丹花在中国文化中素有富贵之花、花中之王的称号,象征着富贵和荣耀。自唐代以来,牡丹就成了民间所爱的、画家常写的、诗人常颂的花卉,画家笔下的牡丹无不绚烂多姿,富贵辉煌。
然而,徐渭却开创了墨色牡丹的绘画风格,他笔下的牡丹一贯使用纯墨色,从色彩到造型上感受不到任何富贵和荣耀。以下两幅均是徐渭描绘的牡丹作品。

图3-6 徐渭墨牡丹之一

图3-7 徐渭墨牡丹之二
对其笔下的墨色牡丹,徐渭也曾专门赋诗来加以解释:“五十八年贫贱身,何曾妄念洛阳春?不然岂少胭脂在,富贵花将墨写神。”短短二十八个字,写尽了才子的苦闷和对命运的无奈。
除了绘画色彩上对于水墨黑色的偏爱之外,徐渭的作品在内容上、笔触上也有其个人特点,在绘画内容及笔触的相关章节中我们也会专门分析。